水生植物种植与养护研究
李宇博 杨永辉
中建二局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引言
吴中澄湖片区开展综合治理 EOD 项目,涵盖了五类共计 22 个子项内容,这五类分别是生态环境方面的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绿色农业与特色田园的打造等。该项目涉及到水利、市政等多个领域的工程建设。其中,水生植物种植所营造出的景观成效,会影响社会各方面对该项目的直观评价,所产生的社会效应造成直接的影响。基于此,项目团队凭借该项目来开展有关水生植物种植、养护技术方面的研究,可积累相关技术储备,并且培育专业的管理团队。当下生态环境改善类型的项目越来越多,水生植物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不同品种的水生植物在种植与养护技术方面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针对规模化种植、科学养护的技术展开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一、水生植物开展种植操作之前的筹备工作
(一)种植环境的挑选与优化
在开展水生植物种植工作之前,要依据不同品种所具备的特性来挑选合适的生长环境。对于芦苇、菖蒲、香蒲等挺水植物而言,应当挑选那种水源充沛、排水情况良好的湿地或者河滩区域。其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呈现中性到微碱性状态的壤土或沙壤土,同时要把地势的坡度把控在5°以内,以此防止出现积水的现象。而睡莲、水鳖等浮叶植物,必须确保有充足的光照,每天要能接受到不少于 6 个小时的直射阳光。并且,水体的透明度需要达到30cm 以上,水体的pH 值要处于6.5-7.5 的中性区间范围。水深要依据不同的品种将其控制在0.5 到2m的范围,底质方面,以富含多种有机质的淤泥质土壤为好,其厚度必须达到20cm 以上。与此同时,全部的种植区域都需要避开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以及风力达到或超过 5 级的强风区域,从而为水生植物营造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
(二)土壤处理与种苗准备
土壤处理对于水生植物种植的成败非常重要,在开展种植活动之前,有必要针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性质展开检测工作,具体要测定pH 值、有机质的具体含量、透气的性能等相关指标,依据检测得出的结果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操作:对于肥力状况欠佳的贫瘠土壤,可按照每平方米添加5-10 公斤经过充分腐熟处理的有机肥的方式,提升其肥沃程度;针对结构紧实的板结土壤,应当进行翻耕作业,翻耕的深度要达到25-30cm,并且将其晾晒 3-5 天,以此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能;若是酸性土壤,可每亩施用50-100 公斤的石灰,以此来对土壤的pH 值进行调节;而对于碱性土壤,则可以添加硫磺粉、腐叶土等有机类物质进行中和处理。在进行种苗挑选时,要依照品种适配的准则来操作,依据种植的具体目标,本地的气候状况去选取适应能力强,且具备良好抗逆性能的品种。对于种苗的品质,必须加以严格的管控,挑选时要选择植株形态健壮、不存在病虫害的植株或者根茎,若是根茎类的种苗,需要留存3-5 个饱满的芽眼;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就需选用饱满且新鲜、发芽率≥80%的种子。在开展种植工作前,需要对种苗实施消毒处理,可以采用 50% 多菌灵500 倍液来浸泡根茎15-20分钟,或者浸泡种子2-3 小时,以此来降低病虫害传播的可能性。
二、水生植物栽种技术的关键要点
(一)种植时间与密度的管控
确定种植时间时,要把气候方面的条件和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结合考虑。对于大多数水生植物而言,春季的3 月至5 月或者秋季的9 月至10 月是最为合适的种植时段。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气温处于适宜的状态,降水也较为充足,此环境有利于种苗生根、发芽。若在春季种植挺水植物,可借助其生长期迅速地建立根系;在秋季种植,就需要保障植株在越冬之前充分扎根。而沉水植物适宜在水温回升之后种植,通过避开高温期减少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压力。种植的密度应当依据品种所具备的特性来加以调整,对于挺水植物而言,需要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通风、充足的透光条件,要避免种植得过于密集,从而防止病害的滋生;比如浮叶植物,需要预留出供叶片得以舒展的空间,以此防止相互遮蔽光照;而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则需要同时考虑到生态功能、生长方面的需求,保证其群体结构处于合理的状态。
(二)种植方法与初期管理
对于不一样种类的水生植物,会运用有差别的种植方式。对于挺水植物而言,较多采用的是根茎种植的办法,把健康强壮的根茎进行分段之后,平放在土里或者斜着插入土中,入土的深度以刚好把芽眼覆盖住为好;进行大面积种植的话,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而且要对种子开展催芽处理,以此来提升发芽的比率。如浮叶植物睡莲,能够采用在池塘直接种植,也能够用容器来种植,根茎需要倾斜着放置,让芽点稍微高出土面;水鳖可以借助分株繁殖的途径,把带有根系的植株直接栽种在浅水区。沉水植物伊乐藻可运用插秧之法或者抛植之法来进行种植,务必保证其基部能够和底泥相接触;苦草则能够采用种子播种的方式或者扦插种植的方式,要维持底泥处于湿润状态,以此推动生根进程。在种植后,前期需强化管理力度,让土壤维持湿润状况或者保持适宜的水位,搭建临时性的遮阳设施,防止植株受到强光的直接照射,等到植株适应了周边环境以后,再渐渐增加光照时长,确保种苗能够顺畅地存活下来。
三、水生植物养护管理技术
(一)水肥管理与环境调控
水分管理应当依据植物的具体类型实施动态化的调整。对于挺水植物而言,在其生长的时间段内,需要让土壤处于湿润的状态或者维持3 至10cm 的适宜水深,当遭遇干旱情况时,每个星期要进行1 到2 次的补水操作;而在雨季的时候,必须及时对沟渠加以疏通,以此来进行排水和防范水涝。浮叶植物需要维持水位的稳定性,在生长的旺盛时期,水深可以增加到20 至30cm,到了冬季则要把水深降低至10cm 以内,从而对根茎起到保护作用。沉水植物需要让水质保持清澈,每个月要更换三分之一的水体,以防止水质出现恶化。施肥管理秉持“按需供给”的准则来执行,对于挺水植物而言,在春季萌芽的时段,需每个月施加一次氮肥,到了秋季的时候则要额外增施已经腐熟的有机肥料;针对浮叶植物,在其生长的时期,每个月都要追施一回专用的缓释肥料,并且要把肥料埋在植株根部的周边位置;而沉水植物主要起到调控水体营养的作用,要防止过度施肥从而导致藻类大量滋生的情况出现。
(二)修剪与日常维护
定期开展修剪工作是维系水生植物健康成长,实现生态环境长期向好的一项关键举措。当挺水植物在花期结束之后进行残花剪除操作时,应当留存花茎基部大约 3-5cm 的长度,到了秋季,对枯黄的茎叶进行修剪时,要在距离水面上方5-10cm 之处进行截断处理,保留适宜的茬高,能够起到保护根茎顺利度过冬季的作用,并且有助于促进其在来年实现萌发。对于浮叶植物而言,在清除枯老的黄叶、残花的时候,需要将叶柄一同拔除,防止残体沉入水底后发生腐烂现象,进而对水体造成污染。要保证水面具备 30%-50%的透光比例,修剪工作对于水下生物的生长是十分有利的。当沉水植物生长得过于稠密的时候,依据“去除弱小、保留强壮”的准则进行疏除操作,从而让植株之间的距离维持在 10-15cm ,以此防止因为光照不够充足而造成生长变得衰弱。在日常的养护管理中,对杂草的管控在生长的初始阶段要充分重视,人工拔除杂草的时候需要将根部一并拔除,使用具有选择性的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喷洒,从而避免对水生植物造成损害。要周期性地清理种植区域内的杂物、落叶,每周至少清理一回,以此减少病菌和害虫滋生的环境条件。当每隔两到三年进行分株更新操作之际,需把呈现老化状态的植株自根茎部位实施分割处理,在此过程中,要留存具备健康状态的新芽、根系,随后,对其予以重新栽种,如此操作能够有效地激发植株所蕴含的活力,进而避免植物群体出现老化与衰退的状况,保障水生植物群落达成持续且健康的发展态势。
四、水生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常见病害及防治
水生植物在湿润的环境中,容易患上叶斑病、根腐病、锈病,病害会对植物的生长状况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当叶斑病发作的时候,叶片起初会出现褐色的小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斑点会扩大成为不规则形状的斑块,斑块会遮挡住阳光,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使得植株的生长显得乏力。针对该病害的防治,需要进行合理的密植,也就是拉开植株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改善通风条件,在发病的初期,可以使用多菌灵或者甲基托布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均匀地对叶片的正反两面进行喷施,要坚持每隔3-5 天进行一次喷施,连续喷施2-3 次,能够遏制病情的蔓延。
根腐病常常是因为种植区域出现积水情况,从而致使根系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遭受腐生真菌的侵害之后,根系变黑并且腐烂,植株的吸收功能随之丧失,进而逐渐枯萎。需要赶快对排水渠道进行疏通,以此避免积水的产生,在发病之后,可以采用恶霉灵或者福美双稀释液沿着根部进行浇灌,每隔7 至10 天进行一次,浇灌2到 3 次就能够将病菌杀灭,并且促进新根的萌发。锈病会使得叶片上布满黄色或者橙色的孢子堆,成熟的孢子会随着风飘散,进而迅速扩散,一旦发现此情况,需要把病叶进行彻底清除,并且密封装袋之后进行销毁,与此同时,每周要喷施三唑酮类杀菌剂,连续喷施 3 至 4 次就可以把病菌彻底消杀干净。在日常的种植过程中,挑选具备抗病特性的品种,依据植株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且合理地开展施肥、浇水工作,提升植株自身的免疫能力,如此能从根源上减少病害出现的可能性。
(二)常见虫害及防治
在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时常会遭遇一些虫害的侵扰,如蚜虫、红蜘蛛、钻心虫、夜蛾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害虫,这些害虫会采用啃食、吸食等手段,对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破坏。其中,蚜虫常常成群聚集在嫩梢、叶片的背面,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使得新梢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叶片也会发生卷曲,此外,蚜虫还会分泌出蜜露,进而引发霉污病。针对蚜虫等害虫,可以采取释放天敌的方式进行防治,比如释放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当虫口的密度比较大的时候,则可以把吡虫啉进行稀释处理,然后进行均匀的喷雾,在喷雾时,要着重对嫩梢部位进行喷洒。
在空气较为干燥、通风状况不佳的环境下,红蜘蛛容易大量滋生,若螨和成螨会通过刺吸叶片的汁液,使得叶片上留下密密麻麻的黄白色小斑点,情况严重的时候,叶片会变得枯黄,进而脱落。除了通过喷雾来增加空气湿度以此降低红蜘蛛的活跃程度之外,还可以把阿维菌素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将其喷施在叶片的正反两面,每隔5-7 天进行一次,连续喷施2-3 次,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红蜘蛛的数量。钻心虫的幼虫会蛀食茎秆,从而在茎秆内部形成空洞,这会导致植株出现倒伏、枯萎的现象。在冬季,可以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把在土壤中越冬的幼虫翻到地表,让其被冻死,在钻心虫成虫期的傍晚时分,可以使用溴氰菊酯进行喷雾,以此来灭杀成虫。夜蛾幼虫会在夜间对叶片进行取食,造成缺刻和孔洞的情况,若要进行人工捕捉,需在清晨时分开展此项工作,或者可在叶背、新叶处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要同时兼顾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可以设置诱虫灯,放置黄板来进行诱杀,对天敌加以保护,并科学地使用低毒农药,以此减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本地园区内,福寿螺泛滥,也是水生植物生长的不利因素。对福寿螺的防治,可采取综合治理方式。一是在其产卵期,人工清理卵块,效果明显。二是在水域中放养少量鸭子,利用鸭子吃掉部分福寿螺和其他害虫。三是采用药物灭螺。防治福寿螺的药剂有四聚乙醛、杀螺胺、杀螺胺乙醇胺盐等,稀释后喷撒。以上方法,均可以达到较好治理效果。
五、水生植物养护成本的控制与养护效率的提高
(一)养护成本构成情况的分析
养护成本大体上包含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四大类别。在此期间,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包含了如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用工,不同类型的植物,用工情况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异:挺水植物由于生长得十分旺盛,需要经常进行修剪。所以人工修剪费用在成本中占比很高;沉水植物对于水质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水质监测和调控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材料成本涵盖了肥料、农药、覆盖物等消耗品的费用,其中,缓释肥和生物农药,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不过其肥效能够长时间保持,并对环境比较友好,可以降低使用的频率。机械成本所关联的是灌溉设备,修剪工具的购置费用与维护费用,大型设备在初期的投入相对较高,不过从长期角度来看,其能够明显地节省人工方面的成本。管理费中涵盖了技术指导、监测评估等方面支出专业的技术支持下,能够减少因养护失误而产生的额外损失,对成本构成展开分析能够为预算的编制、成本的控制给予依据。
(二)养护效率提升措施
以达成养护效果为指引,借助技术层面的创新、管理方面的优化来增进效率,鉴于水生环境所具备的特性,开展小型工具的研发与改进工作。例如,轻巧灵活的修剪工具、方便快捷的施肥装置降低人工劳作的强度,积极推行机械化的作业模式,运用小型割草机、自动灌溉系统等设备,可提升作业的效率。构建电子资料的详细台账,对植物的生长情形、养护所采取的举措、成本相关的数据加以记录,从而达成精细化的管理。对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予以强化,定时开展技术方面的引导工作,使操作流程更具规范性,增强病虫害辨别、施肥掌控等关键技能,削减重复性的劳作、资源的无谓消耗。
六、结论
经过针对12 种水生植物的种植、养护技术开展系统探究,确定了科学技术手段,对提升种植存活率和生长品质方面的核心功效,探究显示种植之前开展环境的优化、土壤的改良,还有种苗的筹备工作属于基础;种植进程中对时间、密度还有方法,进行精确掌控是重点所在;后期开展的水肥管理、修剪维护、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综合运用这些技术的举措,能够明显改善水生植物的生长态势,提高景观与生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