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视频反馈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效与护理安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作者

颜思秀

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6

急诊为医院极为重要的科室之一,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疾病进展迅速,一旦抢救时机不能及时及早把握,将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有死亡的风险,对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1】。传统的急诊工作流程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由于急诊环境的高风险性和高压力性,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也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时效和护理安全质量,一直是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难题。视频反馈法(video recording)是一种可以通过对操作视频进行回放和分析来指出他人或自己的操作技能优缺点的一种教育培训工具。此次研究即将视频反馈法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时效与护理安全质量改进中,以期为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3 年1 月-2024 年12 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 例危重患者,根据实施视频反馈法前后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年龄≥18 岁,经预检分诊为一级并进入抢救室抢救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显示 (P>0.05) ,具有可比性。

表1 急诊危重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急诊科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进行护理操作,将患者紧急送往急诊科室,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紧急判断,到达急诊科室后,医生及护理人员开展急诊抢救措施【2】。每天由护士长的日常巡查、护理质量检查等方式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

1.2.2 观察组:

(1)设备准备:在急诊抢救室和观察室安装 4K 云台摄像机,集成指向性降噪拾音器,实现 360 无死角摄录,确保能够清晰地记录患者接诊、抢救、检查、治疗等各个环节。

(2)视频录制与保存:当急诊科接收危重患者时,医护人员利用语音-文字引擎自动识别“开始抢救”“静推肾上腺素”等 12 项关键事件,立即启动摄像头,对患者的整个就诊过程进行实时录制,生成带时间戳的“事件轴”,直至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或转出急诊科。录制的影像实时上传至院内私有云,以便随时调取查看。

(3)视频分析与反馈:组建质控小组(1 名护士长 +2 名高年资护士+1 名住院总医师),并负责对视频资料进行定期分析。每周组织一次视频分析会议,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各班次组长、骨干护士等,共同观看本周内录制的危重患者抢救视频。在观看过程中,使用“静默回放-自我点评-同伴补正-共识记录”四段式复盘,全程 ≤20min ,对于发现的问题,当场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视频分析结果和医护人员对共识问题立即修订 SOP,同时,对同类病例进行二次摄录,验证纠偏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及时调整和修正,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效指标、护理安全质量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 t 检验 ),用 X2 检验 [n(10 0% )],若 ρP<0.05 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 结果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时效指标对比( ,min)

3 讨论

急诊室是基层医院的重要基础性科室,收治的患者数量大、病情危重,及时的抢救和科学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内容【3】。

视频反馈法能够真实、完整地记录抢救过程,使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口头汇报或文字记录的局限,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整个抢救过程中的细节。而医护人员通过定期观看视频并进行分析讨论,采取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进,并定期对改进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形成闭环管理,使得抢救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经研究结果发现,视频反馈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工具,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效与护理安全质量改进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促进了患者的转归和康复,建议提倡。

参考文献

[1]王玉梅,高秀芬.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2):4.

[2]王源媛.急诊科预检分诊流程优化对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14).2200-2202.

[3]金胜楠,尹晓华,李贤,等.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28(3):206-20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