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极端天气下道路桥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

作者

戴广亚

全椒县通达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暴雪、台风、高温等频繁发生,对道路桥梁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道路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关键节点,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在极端天气下,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能够降低灾害损失,而常态化管理则是保障道路桥梁长期安全的基础。然而,目前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管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衔接不畅、协同不足等问题。因此,研究极端天气下道路桥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管理的协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极端天气对道路桥梁的影响及当前应对现状

1.极端天气对道路桥梁的破坏形式

暴雨天气容易引发洪水,洪水的冲刷会导致道路路基被掏空,桥梁基础受到侵蚀,严重时可能造成桥梁坍塌。例如,在一些山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会掩埋道路,冲毁桥梁。暴雪天气会使道路积雪结冰,降低路面摩擦力,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同时大量积雪的堆积可能对桥梁结构产生额外的荷载压力。台风带来的强风会对桥梁的上部结构产生风致振动,可能导致结构疲劳损伤,甚至引发桥梁的整体失稳。高温天气会使道路路面材料膨胀,出现裂缝、车辙等病害,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2.当前道路桥梁应急处置的特点与不足

当前道路桥梁应急处置通常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一旦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相关部门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抢险救援。然而,应急处置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应急资源储备可能不足,在灾害发生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应急响应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职责不清、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救援效率低下。应急处置往往侧重于事后补救,对灾害的预警和前期防范工作重视不够。

3.常态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常态化管理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病害修复等工作。目前,各地都建立了一定的常态化管理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区对常态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常态化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不够统一,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而且,常态化管理与应急处置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难以实现无缝对接。

二、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管理协同的必要性与障碍

1.协同的必要性

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管理协同是提高道路桥梁应对极端天气能力的必然要求。常态化管理可以通过日常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道路桥梁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修复和加固,降低极端天气下发生灾害的风险。而应急处置则是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的紧急措施,能够迅速恢复道路桥梁的通行能力。两者协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协同机制能够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整体效率和效果,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畅通。

2.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协同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首先是体制机制障碍,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体制和职责分工差异大,权责边界模糊,缺乏统一高效的协调机构和指挥体系,导致跨部门协作时易出现推诿扯皮、响应迟缓等问题。其次是信息共享障碍,应急处置部门与常态化管理部门间的信息系统互不兼容,数据标准不一,信息传递滞后或失真,严重制约了决策效率与协同效果。此外,人员观念和素质障碍同样突出,部分工作人员对协同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单打独斗,缺乏全局思维与团队协作意识,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也难以满足复杂情境下的协同需求,进一步削弱了整体合力。

3.协同机制缺失带来的后果

协同机制缺失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在极端天气发生时,由于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管理无法有效协同,可能延误救援时机,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交通、气象、市政等部门信息共享不畅,常态化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将道路桥梁的隐患数据传递给应急指挥机构,导致灾前预警不准确、灾中响应迟缓。同时,各部门职责边界模糊,资源调度各自为政,易出现重复排查、物资错配等现象,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降低整体应对效率,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治理效能。

三、构建极端天气下道路桥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管理协同机制的策略

1.建立统一指挥体系

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是实现协同的关键。政府应成立专门的道路桥梁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整合交通、住建、气象、公安等多部门的力量,实行集中指挥与联动协作。指挥中心需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覆盖预防、预警、响应、恢复全过程的应急预案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在极端天气来临前,依托常态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桥梁道路状况,结合气象数据开展风险预判,提前部署抢险队伍与物资设备。灾中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组织排险抢修;灾后及时评估损毁情况,指导修复重建,并将问题反馈至日常管理体系,形成闭环。通过平战结合、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全面提升道路桥梁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2.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是实现协同的基础。应建立一个涵盖应急处置和常态化管理的信息共享系统,整合道路桥梁的基础数据、巡检记录、病害评估、结构健康监测及实时气象信息等多源数据。常态化管理部门可将日常巡检、养护作业及隐患整改情况动态更新至平台,确保信息时效性;应急处置部门依托数据分析提前制定分级响应预案,提升决策科学性。气象、交通、公安等部门实现信息联动,极端天气预警、交通管制等信息实时推送,推动跨部门协同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资源统筹调配

加强资源统筹调配是实现协同的保障。应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库,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常态化管理部门和应急处置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和需求,合理储备资源,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在极端天气发生时,指挥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统筹调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常态化管理部门的维护设备和人员可以在应急处置时提供技术支持,应急处置部门的救援力量可以在日常维护中参与一些紧急维修工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结语

极端天气频发对道路桥梁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易引发结构损毁、交通中断,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当前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管理脱节,信息滞后、响应迟缓、资源分散等问题突出,导致损失扩大和救援效率低下。未来应深化极端气候对基础设施影响的科学研究,推动韧性交通体系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加强国际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借鉴先进管理模式与技术创新,全面提升道路桥梁抗灾能力和运维水平,切实保障交通网络的安全畅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涛.恶劣天气条件下公路养护应急处置措施研究[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5(2)[2025-03-05].

[2]苏曼曼,张洪亮,吕建伟,等.极端高温下纳米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7(03):27-33.

[3]苟爱萍,周嘉慧.气候变化背景下道路脆弱性评估研究综述[J].应用技术学报,2024,24(02):229-23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