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地龙、肿节风”外用制剂在皮肤粘膜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作者

尹健康 江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惠州市众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0

一、引言

皮肤及粘膜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谱之一,涵盖湿疹、皮炎、真菌性癣病及虫咬性皮肤炎症等,具有高发病率、病程迁延、复发率高等流行病学特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普通人群中皮肤炎症性疾病的终身患病率可达 30% 以上,且在儿童、青少年及基层人群中比较突出。这类疾病虽少有生命危险,但长期瘙痒、渗出、脱屑及继发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成为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的主要负担。常规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抗真菌药物,虽能在短期内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激素依赖、皮肤萎缩、耐药及高复发率等[2]问题,限制了其在基层长期规范化应用的价值。地龙(Lumbricus)与肿节风(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作为传统中药材,历代医籍均有记载,其功效多集中于“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消肿散结”。随着现代药理学和皮肤病学的发展,二者在抗炎、抗菌、免疫调节和促进皮肤修复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证实。

二、地龙的现代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3],地龙含有地龙蛋白、丝氨酸蛋白酶、多肽及抗菌肽等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在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中展现了多重效应。动物实验与细胞学研究显示,地龙能够通过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 TNF- ⋅a. 、IL-6 的水平,减少局部红斑和渗出反应,对湿疹、皮炎等炎症性病变有明显缓解作用。抗菌肽成分能够直接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皮肤癣菌等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有助于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中还发现,地龙提取物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快皮肤溃疡及抓痕创口的愈合。除此之外,地龙还能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提高局部免疫防御,使病变区域更快恢复正常生理状态。

三、肿节风的现代药理作用

肿节风所含的异嗪皮啶、三萜皂苷、迷迭香酸及黄酮类成分,为其在皮肤病学中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表明,这些成分能够抑制IL-1β、IL-6 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并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改善局部免疫反应,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免疫相关性疾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多种皮肤癣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临床上在体癣、手足癣等真菌感染性疾病中效果确切。

四、地龙与肿节风的协同药理效应

地龙以其抗炎、抗菌肽及促进组织修复的优势,能够快速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并促进创面愈合;肿节风则在免疫调节、真菌抑制及止痒方面发挥特长。两者合用时,不仅在抗炎和抗菌环节相互补充,还能在降低炎性介质、抑制真菌扩散的同时,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沉积,形成“抗炎—抗菌—修复”的复合作用模式。

五、有效成分萃取液在基层常见皮肤病的应用

湿疹患者使用后,炎症介质释放得到有效抑制,渗出与瘙痒反应明显减轻,局部皮疹消退速度较快。对于皮炎,尤其是接触性与脂溢性皮炎,萃取液在修复皮肤屏障、降低免疫过敏反应方面表现良好,能够缓解红斑和瘙痒,并减少反复发作。癣类疾病常因真菌感染顽固且易复发,地龙与肿节风联合成分对皮肤癣菌具有强效抑制和杀灭作用,不仅能清除真菌,还能阻断其进一步扩散,使治疗过程更加彻底。对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红肿瘙痒,萃取液则能迅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与瘙痒,并降低抓挠带来的继发感染风险。这些作用使其在基层诊疗和家庭日常护理中均具备推广价值。

六、地龙、肿节风相关外用制剂的临床实践

经过临床经验及研究结果显示地龙、肿节风疗效确切,故而以其萃取液为主要原材料的复方制剂产品研发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例如:龙风三效乳膏、风龙三效乳膏、润肤达乳膏、风龙三效足部抑菌液、风龙三效净颜痘清霜、龙风三效濞复康喷剂等产品。其中,龙风三效乳膏、风龙三效乳膏、润肤达乳膏,常用于湿疹、皮炎及轻度烧烫伤、体癣、手足癣及细菌性皮肤感染,临床反馈显示其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的效果优于单纯抗真菌制剂。并兼具抗炎与保湿作用,能满足常见皮肤病患者在治疗与日常护理中的双重需求。风龙三效足部抑菌液能够深入皮肤褶皱及甲沟,对手足癣、脚汗和异味均有改善作用,使用便捷,适合基层常见的足部问题。风龙三效净颜痘清霜则定位于痤疮和脂溢性皮炎人群,其抗菌、抗炎与调节皮脂分泌的作用机制可有效改善粉刺、丘疹与红斑。龙风三效濞复康喷剂主要作用于鼻腔黏膜,在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治疗中能够减少炎症、改善鼻塞流涕,同时提升局部抵抗力,拓展了地龙与肿节风在黏膜疾病中的应用边界。

七、结论

地龙与肿节风外用制剂在皮肤及黏膜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多靶点、低毒性和复发率低的优势,能够兼顾抗炎、抗菌、止痒及修复功能。现有应用虽已积累一定临床经验,但在成分标准化、药效机制的系统阐释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应加强成分提取与质量控制,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疗效与安全性, 使其在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发挥更广泛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海英,蒋虎刚,王新强,等. 地龙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4,38(12):92-95.

[2] 张力丹,于畅,庞欣怡,等. 肿节风及其复方制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23,19(3):252-255.

[3] 胡坚,钟灵芝,邓宇轩,等. 皮肤科医生对脂溢性皮炎的诊断观念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4,38(8):86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