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

张世成 段科

邛崃段关刀骨科医院 四川邛崃 61153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以颈肩痛伴上肢放射性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其发病机制与颈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增生等导致神经根受压相关,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项强”范畴,认为病机为筋骨失衡、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中医骨伤疗法通过正骨整复、疏通经络等手段,在改善神经根压迫、缓解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本研究通过对照观察,探讨中医骨伤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2024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性 38 例,女性 42 例,年龄分布于 40-70 岁之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条件: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颈部疼痛伴上肢放射痛,臂丛牵拉试验或压头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意识清晰,能配合治疗及评估;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排除条件: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或其他类型颈椎病者;颈椎存在骨折、脱位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对中药或针灸治疗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综合疗法:

正骨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先以滚法、揉法放松颈部及肩背部肌肉,再行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以C5-6 神经根受压为例,术者一手拇指抵住偏歪的C6 棘突,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缓慢牵引并旋转颈椎至最大角度,瞬间发力完成复位,手法操作需轻柔精准,避免暴力。

中药内服:以活血通络、补益肝肾为治则,基础方为黄芪15g、当归12g、川芎 10g. 、桃仁 gg. 、红花9g、羌活 12g. 、独活 12g, 、桑寄生15g、牛膝12g 。上肢麻木明显加全蝎6g、蜈蚣2 条;疼痛剧烈加延胡索15g、细辛3g。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连服2 周。

针灸治疗:选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采用毫针刺法,得气后留针 20 分钟,每日 1 次,5 次为 1 个疗程,间隔 2日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内服治疗,中药方剂与观察组相同,剂量及服用方法一致,连续治疗2 周[2]。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痊愈:颈肩痛及上肢放射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神经根压迫征象明显改善;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轻微疼痛或麻木;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记录评分。

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包括疼痛程度、个人护理、提物、行走等 10 个项目,总分 50 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 系统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呈现,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 n% )描述,通过卡方检验 ⋅X2 )对比两组差异。设定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由( 7.2±1.3⋅ )分降至( 2.5±0.8) 分,NDI 评分由( 32.6±4.5; 分降至( 14.3±3.2 )分;对照组VAS 评分降至( 4.3±1.1 )分,NDI 评分降至( 22.5±3.8 )分,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6 。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讨论

段氏传统中医正骨疗法讲究稳、准、快,融合轻的要领。通过察其行、询其源等正骨六诀和手摸心会正骨八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过程中,段氏正骨手法通过精准的颈椎复位,可纠正小关节紊乱,改善颈椎序列,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缓解肌肉痉挛,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

现代医学认为,正骨手法能降低颈椎周围软组织张力,改善神经根水肿,这与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快速缓解的临床现象一致,中药内服方中,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桑寄生、牛膝补益肝肾,全方共奏活血通络、蠲痹止痛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炎症反应。

针灸治疗选取颈夹脊穴直达病所,风池、肩井疏调局部经气,曲池、 外关、合谷疏通上肢经络,通过针刺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增强镇痛效果,三种疗法结合,从解剖复位、气血调理、神经调控多个层面发挥作用,较单纯中药内服更能全面改善症状[3]。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国正,杜江,王晓琼.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24,35(2):194-200.

[2]李永津,林方政,陈树东,等.基于"筋,节,骨,髓"分型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10):2596-2600.

[3]陈诚,许金海,莫文.中西医阶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1 例[J].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5,07(01):E0975-E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