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作者

梁妍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广华中学 湖北潜江 433100

一、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在课程性质与基础理念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1]语文学科因其丰富的文本载体、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强烈的情感体验等特征,是渗透社会核心价值的主阵地。如何避免忽视育人价值、“标签化”生硬灌输等问题,实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价值渗透,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点议题。

二、核心价值渗透的实践路径与教学策略

(一)深度解读文本:在细读中挖掘价值内涵

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所言:“语文课上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文教育因素,不是教师刻意‘渗透进去’,而是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进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灵。”深度解读文本,强调的正是通过对文本的精细化解读,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细节,从语言文字、结构逻辑和情感表达等多个层面体会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内涵,让价值的浸润自然呈现于文本解读的过程中。

以部编高中语文教材选必上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从文本细读角度可以设计教学环节:聚焦重点语句,体悟精神内核。如体会动词的感染力,“他经常不辞辛劳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和“他的肝痛常常发作……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肺部”两句中动词“追”和“顶”很具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追”沙丘是否合乎常理?沙丘本不可“追”,而“追”将自然拟作敌手,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信念。“顶”替换为“按”,比较两者的差异,“顶”字包含一种对抗性的力量,更能突显与病痛抗争的顽强毅力、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公仆形象。又如抓住有表现力的整句,“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体会“最大”、“带头下去”等词语反复产生的艺术效果,体悟焦裕禄身先士卒、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在文本的字斟句酌中,焦裕禄精神不再是虚浮的道德符号,而是从文本深处生长出的、可触摸的真实生命样本,从而实现由“语言分析”到“价值发现”的渗透。

(二)创设体验情境:在活动中内化价值认同

“情境”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课程理念、内容组织与形式、任务群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中多次出现。创设体验情境注重结合文本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与活动,如角色扮演、主题辩论、朗诵演讲、情境写作等,给学生搭建“认知—体验—认同”的桥梁,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价值的意义,将外在的价值要求转化为内在的情感自觉。

以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选编的五首诗词或慷慨激昂、或意蕴丰富,足以激荡起青少年的激情。在教学实践中,可抓住这一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情境体验活动,如开展以“青春诗篇”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以“青春价值何为”为话题的演讲交流会,编辑以“青春之美”为主题的诗集等。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青春的内涵、意义与价值,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积极健康的成长观、人生观。

以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围绕“学习之道”选择了六篇文章,有阐述学习态度、方法和意义的古代经典《劝学》《师说》,也有深入思辨的现代文本《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与前提》《上图书馆》,都能引发学生对“学习”这一永恒话题的独立思考与个性化解读。围绕“如何理解学习之道”的核心任务,可以设置多个辩题情境:如“AI 时代,荀子的‘学习观’是否过时”、“为获得教养而学与为阶层跃迁而学,何者更合理”,在辩论的对抗交锋中,引发深度思考,完善价值认同。

(三)开展综合学习:从实践中实现价值外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强调: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1]开展综合学习即设计跨学科项目、公益实践等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展现价值追求,将内化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以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聚焦特定的文化现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我们的家园”,结合本地江汉油田矿区独特的石油文化,可设计“江汉油田矿区文化探寻与传承”主题项目学习方案。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家乡文化初探寻”,布置学生收集油田故事、社区标语等,制作“油田文化发展卡”,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认知框架。第二阶段“实地访谈与实践”,走进油田博物馆,参观“勋功井”纪念碑、石油主题壁画等,组织“老工人故事”访谈,操作简易钻井模型,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艰辛,学习实践奋斗精神。第三阶段“成果整理与展示”,制作“油田文化微视频”记录油城故事,举办“我的家乡我建设”征文大赛,让学生深化家乡文化认同,并将核心价值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结语

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渗透,本质就是“以文化人”的过程。“润物无声”并非朝夕之功,更在匠心独运。通过逐层进阶的渗透路径与教学策略,在文本深耕中发掘价值内涵,在情境浸染中增强价值认同,在活动实践中践行价值选择,实现语文育人“入脑—入心—入行”的融合统一,让核心价值在语文课程中生根发芽,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