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教育”理念下高质量师幼互动的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

金丹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机关)幼儿园

摘要:师幼互动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保障。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认为师幼互动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从而建立平等、尊重的互动关系,这对一线教师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高质量师幼互动;评价体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能够促进幼儿当下及未来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师幼互动质量,已被普遍认为是学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之一。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生活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探寻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有效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保教质量。

一、师幼互动评价工具研究现状

教育评价的作用多种多样,包括诊断、鉴别、激励、导向等功能,评价方法和工具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优化。在使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师幼互动内涵、师幼互动质量评价工具的文献后,我们发现国内外有不少这方面的参考内容,视角也从关注师幼间的关系质量发展到关注互动质量。

(一)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

皮安塔及其团队开发了“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它主要适用于教室环境,从情感支持、班级管理和教育支持三个领域10个子维度(共含42个行为指标)对师幼互动质量进行评估。情感支持维度关注课堂中的情感氛围、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组织维度关注课堂管理、时间利用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支持维度关注教师如何通过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语言发展。CLASS量表的评分方式通常采用7分制,观察者通过根据课堂中的具体行为对每个维度进行评分,为教师和团队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从而促进课堂互动质量的提升。

(二)早期教育环境评价量表ECERS-R

早期教育环境评价量表是美国儿童研究中心开发的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测评工具,它包括物理设置、课程、照料者与幼儿的互动、健康、安全、时间安排、室内和室外游戏、空间、教师资格、游戏材料、管理和满足工作人员需求等方面,能够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与测评。它氛围7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有4-10个单独的项目。

(三)国内与师幼互动相关的评价工具

我国学者已修订过ECERS-R中国本土化版本,如李克健等人改编的《中国学习环境评量表(CECERS)》,刘焱等人开发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等。刘占兰主编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张晖主编的《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指导手册》对师幼互动提出了更适宜我国学前教育现状的评价角度,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更是将师幼互动作为一个关键指标,提出了7条考查要点。

综上所述,评价工具有很成熟的国际广泛应用,国内也有可参考的内容,聚焦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尽管对教师互动行为有比较清晰的语言描述,对水平层次和水平梯度上仍不具体。

二、“生活教育”理念下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特征

教师的教育观念、人格特征、教育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等都会影响师幼互动的频率、性质、内容和方式等。莫源秋在《师幼互动给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一书中,提到好的师幼互动基本特征有以下七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中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认为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对师幼互动具有重要的启示,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

(一)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不论是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亦或是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都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探索;在互动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将已有经验与新经验联系起来。其次,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历,使师幼互动自然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在生活环节中抓住教育契机,与幼儿进行自然、随机的互动,如何与同伴分享、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

(二)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

生活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师幼互动应以幼儿为中心,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和探索。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以伙伴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三)营造温暖的情感氛围

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师幼互动应重视幼儿的情感需求,重视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状态,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在一日活动中,营造温暖、安全的情感氛围,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生活教育”理念下师幼互动质量评价体系建构

课堂评估系统CLASS是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标准化评价系统和观察工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其理论框架是围绕着“儿童与承认之间的互动是发展和学习的主要机制”建构的。尽管它的跨文化适宜性已经被一些研究正式,适合中国文化,但进入到幼儿园的真实情境中,为了让教师们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仍需要较大幅度的改造。

(一)CLASS系统的园本化改造:适宜性与可行性

我们组建课题核心小组,对相关资料进行查找、翻译,考虑到本园实际情况,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评估量表在中国文化的适宜性问题,语言和翻译问题,组织老师们结合国内已有的评价工具进行本土化修订。整体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去除与研究目的不一致的维度。情感支持质量包括四个维度——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关注学生观点,其中消极氛围考查的是是否存在着易激惹性、生气或其他负面情绪。我认为,这是在教育教学中要全面避免的,不是正向的指引,因此,不放在体系中。

2.确定更加适合本土幼儿园教师认识和表达习惯的词汇表述。如,将“匹配的情感”改为“共情能力”,“允许学生主导课程”改为“允许幼学生主导活动”等。

3.调整含义模糊、重复的词句。如,在“教师敏感性”的“回应”指标中有两个行为表现,一个是“提供安慰和支持”,另一个是“提供个性化支持”。因为支持包括了个性化支持,使用时将两者分别改为“提供安慰”、“提供个性化支持”。

可以看出,上述改动主要集中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和文字表述清晰性上,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操作,但仍然保持着CLASS的三因素模型,信度、效度、观测性以及区分度。

4.结合我国学者张晖主编的《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指导手册》,在每个指标后面,对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分数的师幼互动具体表现进行简要概述,为评分者提供依据。

(二)运用CLASS系统的具体策略:观察与反思

1.理解在前,解读分享

课题核心小组成员提前将本土化后的CLASS量表条目解析发给班级,引导保教人员学习保教质量的指标要求,熟悉、了解CLASS框架和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指标,年级组采取逐个领域突破的研究方式,借助每周教研时间一次阅读一个领域-维度。即在一段时间内,围绕着CLASS系统的一个领域进行集中研究,切实发挥维度、指标的指引作用,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2.实操运用,熟悉内化

基于园本课程实施的要求,课题核心小组成员制定了师幼互动观察计划,确定观察频次、观察时间。CLASS量表的一次完整评价需要4个观察周期,每一周期需要20分钟的录像拍摄和10分钟的记录评分,每名教师的得分为4个周期的平均分。我园管理团队在半日活动观摩中率先运用CLASS进行观摩评价。

3.讨论碰撞,察觉不足

一轮观察之后,管理团队将资料汇总呈现,借教研活动之力分年龄段对师幼互动行为和具体指标一一对应,通过讨论碰撞获得我园在师幼互动质量方面的相关数据。在情感支持领域,教师营造了较好的心理环境和班级氛围,能够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并作出恰当的回应,支持幼儿的选择。在班级管理领域,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组织与实施各类活动,在过渡环节中避免消极等待,并有效运用音乐保障环节的流畅性。但在教学支持方面,教师们得分有差异,存在专业知识贫乏、技能不足、意识淡薄等问题。

4.沟通反思,达成共识

在半日视导之后,中层人员与班级保教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讨论观察中值得肯定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了解保教人员的困惑和需要支持的方面,共同讨论改进保教质量的行动计划。同时,组织保教人员讨论使用CLASS量表进行自我评估的经验、成效及问题,逐步完善评价工具和使用方法。

四、“生活教育”理念下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良好关系策略

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是以师幼之间良好的关系为基础的。不同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幼儿的特征,在幼儿表述的时候认真倾听,以平等的对话原则开启对话型师幼互动。如在游戏活动结束后的收拾整理中环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同讨论关于整理建构区积木的小妙招,幼儿说:“我们的作品很大使用了好多积木,收拾起来太麻烦了。”对此,教师可以提问:“那我们可以怎样整理才能又快又好呢?”幼儿接着会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并维护秩序,避免其他幼儿打断该幼儿的表达,使师幼互动更具针对性。

(二)运用语言推动策略

语言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语言推动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如集体活动中,使用开放性和预见性的问题,鼓励幼儿思考;生活活动中,“叮叮,你学会用筷子吃饭啦,而且吃了白白碗!”;游戏活动中,“豆豆,你搭的积木塔一层比一层高。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有回应,一对一倾听且不随意打断幼儿,满足幼儿分享的需求,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情境中引导幼儿接触新问题和新事物,鼓励幼儿探索和尝试。

(三)创设支持性环境策略

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能够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其社交技能和自信心,也有助于开启师幼互动的话题。以运动活动为例,幼儿借助丰富的自制玩具与游戏材料进行基本动作训练,牛奶盒制作的风火轮、酸奶瓶和牛皮筋制成的拉力器……同样的材料还有多层次性的玩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如同样是玩球,小班幼儿可以练习滚、抛接、投篮,中班幼儿可以练习拍球、踢球,大班幼儿则可以练习球的多种组合,如边过平衡木边拍球等,幼儿还可以开展混龄混班的球类运动,发展多方面的关键经验。

师幼互动质量是过程性质量评价的关键,本土化后CLASS评价系统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反思、批判和改进,以求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促进师幼互动质量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芳.运用CLASS系统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行动研究[J].学前教育,2019(11).

[2]段帆.基于班级互动评价系统(CLASS)提高师幼互动质量[J].福建教育,2018.

[3]刘秀丽.师幼互动质量评价工具的述评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