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苏龙友 涂亮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会使课程设计更加接地气。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能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学生在数学的应用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不断产生知识迁移效果,让记忆力更加扎实,从而实现以学科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目标。
1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场景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其意义也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活化教学往往更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发主动,降低畏难情绪。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会对于物品的测量与购物时金额的计算形成记忆,并在生活中的菜场购买东西时,也会去做比价和询价的练习,这一点有助于学生提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第二,生活化教学会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具象化的事物,通过生活案例还原数学概念,并引导学生亲手测量教室面积,自由支配零花钱,使知识内化并形成更加直观的认知模型,从而使数学学习难度有所降低。第三,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方面,生活化教学也有着更好的表现。家庭生活中常涉及到的水电费,以及在出游过程中春游路线的制定,包括其中的一些购物体验,都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产生实用性认知,从而推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1]。
2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的策略
2.1 挖掘生活素材,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毫米、厘米、分米、千米,虽然是数学概念,但却与生活息息相关,结合生活实例进行生活化教学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主动进入学习实践环节。
例如,在《测量》的教学中,通过挖掘生活素材,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生活化课堂。可以探究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生活物品进行测量,累计操作经验并记录数据,如测量铅笔长度,测量书本厚度,测量桌子的宽度,并以准确的测量单位进行记录,以此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以问题驱动带领学生进入到数学世界。如,教室更换窗帘,请学生帮助测量尺寸,培养学生的生活动手能力,也可采取分层的教学活动,将生活素材汇集起来,让学生进行统一观察与实测,以探究的形式进行问题的延伸,如10 张纸的厚度是几毫米,以此来推导10 毫米等于1 厘米的概念[2]。
2.2 联系生活实例,讲解抽象数学概念
生活化教学之所以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因为它能充分的联系生活实例转化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费力。
例如,在《数字编码》教学中,要将科学观念、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数字编码的唯一性,掌握规律,感知编码的价值,然后延伸到对快递单号、车牌号、条形码、学号的识别。教学中通过生活实例的链接让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新购图书进行编码的实际操作,请学生担任编码设计师,并结合每一册图书的编码构成进行分析。同时也可让学生对身份证号码进行破译,通过例举多个城市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之处,然后找出地域性的编码规律。最后,将生活化的素材与课程相连接,结合学生在情境任务中的表现实施信息技术课的联动,通过密码生成器让学生尝试以班级信息的录入自动生成学号[3]。
2.3 融入生活场景,开展数学问题解决
在生活情境中往往是可以提升知识记忆的最佳环境,当学生产生知识迁移时,生活环境就成了排练场,只有在生活中反复应用数学知识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例如,在《三角形》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场景完成学习实践。如,让学生做工程师,针对校园的桌椅问题结合三角形原理制定加固方案。在布置任务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各种加固工具,如胶带、木条等加固材料。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认领需要加固的桌椅并完成任务。也可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设施,如家中可利用三角形原理进行修复的生活用品并在家长的陪同下选择性的进行修复[4]。
2.4 布置生活作业,延伸数学学习场域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布置生活作业可以延伸数学学习场域,让学生更好的得到锻炼。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观察记录和实践验证的生活作业,可观察家中抽屉运动轨迹和平移方向以及抽屉拉出的距离,然后进行测量。可尝试用书本进行模拟平移,还原抽屉运动轨迹,也可让学生对自动扶梯的台阶进行观测与分析,找出运动规律,并确定其是否属于平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网络上自主探索故宫的建筑对称性,拓展学习场域,增强学生在美学与工程方面的观察力。最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针对过程、表现、跨学科拓展三方面给予客观的肯定,并鼓励学生保持对数学的探索兴趣[5]。
结论:
数学教学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生活中斑马线之间的间隔和其有序排列正是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具象展现。而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的各种生活化案例也能使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有所提高,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上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化能力。
参考文献:
[1]武秀勤.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07): 101-103.
[2]管雪娟.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 (04): 89-91.
[3]赵一格.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智力, 2024,(12): 167-170.
[4]赵平.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 2024,(04): 80-84.
[5]李莹洁. 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4, (10):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