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作者

张巧珍 通讯作者:陆慧仙

云南省中医医院 骨伤科一病区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于2023年12月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现压疮、便秘、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与皮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循证护理;下肢骨折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

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发生率较高,且多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矫正骨骼结构,促进功能恢复[1]。但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手术过程也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引发生理功能失调,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因此,护理过程中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干预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相较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强调护理方案的制定需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以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护理干预。研究表明,循证护理在术后康复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化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3]。因此,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探讨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下肢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5例,见表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X线或CT检测确证为下肢骨折;②术后需住院治疗,且符合护理干预条件;③具备基本的认知和沟通能力,能够配合护理干预;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影响术后恢复的系统性疾病;②既往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③术前已发生深静脉血栓或存在其他严重下肢血管病变者;④存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特殊病理情况;⑤存在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无法有效配合护理。

1.3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完成常规体检,提供规范的药物使用建议,并协助其做好术前准备。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根据个体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与运动方案,以促进术后恢复。

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1)提出问题与制定护理计划:①护理团队统计近年来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常见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明确护理干预的重点。②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查阅最新相关文献,结合循证护理理论,制定科学、系统的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2)护理实施:①术后肢体管理:术后24小时内,患者下肢末端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切口部位的肿胀和炎症反应。术后48小时内,重点观察患肢手术切口周围的温度、颜色和肿胀程度,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血流受阻。术后早期采取综合性防治策略,包括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②并发症预防:术后48小时内,定期为患者翻身,调整卧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使用防压疮垫,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加强患者的饮食管理,鼓励多饮水,合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辅助使用缓泻剂,同时注意尿路引流管的护理,防止泌尿道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检查伤口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适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发生。根据患者康复阶段调整饮食结构,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营养膳食,以促进机体修复。③术后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可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避免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定期检查术后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避免局部压力增大引发不适或并发症。④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术后疼痛及行动受限易引发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并采用聚焦解决模式缓解紧张,增强康复信心。同时,加强健康教育,详细讲解康复训练、饮食管理及并发症预防,必要时进行一对一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护理。⑤个体化护理干预: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术后恢复进度等因素,动态调整护理方案,个性化实施护理措施。例如,针对高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和抗血栓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则应重点关注皮肤护理和康复训练。

1.4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压疮、便秘、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与皮炎等。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χ²检验,均通过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s)或(n, %)形式呈现,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压疮、便秘、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与皮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展。因为循证护理在术后肢体管理方面,通过抬高患肢、早期抗凝治疗及功能锻炼等策略,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4]。在并发症预防方面,该循证护理通过定期翻身、卧位调整、使用防压疮垫以及严格的无菌操作管理,减少了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总之,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艺珊.分析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4):19-21.

[2]张洁.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4):508-510.

[3]高爽.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16):183-184.

[4]彭爱榕,张瑞英,李志权.循证护理预防下肢创伤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的最佳证据总结及临床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24,14(2):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