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自信视角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作者

戴玲君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了教育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之一。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大单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强调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和系统的历史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如何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使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文章分析了文化自信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民族文化深厚底蕴的认同,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传承。高中历史教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和文化认同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近年来,大单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更强调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背景等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认识历史、理解文化。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合理选择与组织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认同感。

一、文化自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指对本国文化的价值、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深刻认同与自豪感。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既源于对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自豪感,也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历史的正确认知,还能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同时树立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能够引导学生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认清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其全球视野。

1.2 文化自信与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主线,将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的教学模式。它强调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地传达文化自信。大单元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通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贯穿其中,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背景的理解,深刻体验中华文化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其文化自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围绕中国历史的核心事件和文化现象进行讲解,通过与世界历史的对比,使学生更加明确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在文化自信视角下组织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内容的策略

2.1 选择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唐宋文化的繁荣等,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从周朝的封建制度谈起,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包容性;在讲解文化成就时,可以结合唐代诗词、宋代书画等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此外,历史人物的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历代文化名人,如孔子、杜甫、李时中等,帮助学生从这些人物的事迹中汲取历史智慧,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2.2 注重历史事件与文化背景的结合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将历史事件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传统的历史教学常常将历史事件孤立地呈现给学生,而忽视了事件背后的文化因素。而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等因素相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的脉络。例如,在讲解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当时的文化交流、技术引进以及中西方文明的碰撞等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文化自信的视角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特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自信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力量。

2.3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通过历史辩论、情境模拟、历史剧表演等互动形式,增加学生参与感和实践感。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和优势,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中华文化如何影响世界文明?”“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发展有何贡献?”等,鼓励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自信和智慧,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自我表达,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与认同。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学生能够在参与和互动中,逐渐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三、结论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旨在通过历史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增强他们的历史认知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注重历史事件的代表性与文化背景的结合,通过讲解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互动讨论、历史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历史思维和文化认同感。尽管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面临诸如教学资源不平衡、学生认知差异等挑战,但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必将在未来历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汤晓春.大概念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单元教学设计的系统探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4,56(04):215-221.

[2]双学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28):66-70.

[3]王可亮.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15):66-69.

[4]陈亚.高中思政课美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24.DOI:10.27684/d.cnki.gxndx.2024.0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