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
庄克谋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莘口中学 365001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衡量一个人的素质能力高低将不再是以其拥有知识的多少作为标准,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
关键词:创新 自主学习 兴趣 启发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一个研究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自然科学部门和生产、技术领域,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本应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各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观念,从而上升为一种积极、主动地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却仅仅着眼于提高升学率,将所有知识点精细讲解之后——硬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获得系统性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被扼杀了。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需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归纳、推理及应用能力。我们应想方设法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在备课、个别指导、巡回辅导、把握程度、拓宽知识、总结提高等多方面狠下功夫,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一、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事实上许多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所从事的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是兴趣促使他们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工作,从而产生灵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成就。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关键。
二、 巧设环节、合理启发、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设置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的启发引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创设情景,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经和方法,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合作、交流、实验,发现新的定理和规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可采用边演示边设疑的办法进行。教师首先提出学生熟悉但又难以解释的问题,来调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时引入课题。操作如下:教师将一木块和一铁钉分别放入水中,则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钉沉入水底,这时教师一边请学生讲述刚才看到的现象,一边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道理?学生可能会说:“这是因为铁比木头重”,教师不予正面回答。接着教师又进行演示实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沉入水底,教师设问,有什么办法使橡皮泥浮于水面,让学生讨论,当学生知道将橡皮泥做成船形再放入水中就可以使它浮在水面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设置问题,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泥由于形状不同而放入小中浮沉情况就不同呢?把学生原来提出的“铁比木块重”的理由给予否定。在学生中设下疑点。这时学生心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急待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分析、讨论、小结,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和体现教学过程,忽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课堂教学高起点、高密度的灌输、大运动量的习题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重新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即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活动围绕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这种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真正培养学主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教师上新课前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教学中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课后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决非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
五、精心设计题型,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物理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迈进。形成了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
例在《浮力》一章学习后我出了这样道题目:一重为54N的实心物体挂在弹簧秤上,现把它浸没在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杠中,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4N。
求:⑴该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作出所受力的示意图。
⑵物体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⑶该物体的体积为多大?
⑷该物体的密度为多少?
⑸若烧杯的底面积为400cm2,求放入物体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加多少帕?
⑹若把悬挂该物体的细线剪断,则该物体最终处于哪一种浮沉状态?静止时的浮力又为多大?
通过这种有浅入深的问题铺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让他们按问题设置的坡度都能够实现“跳一跳,摘到果”的愿望,进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创设问题情景,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郑丽梅.考试周刊,2022(40)
[2] 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如何建构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J]. 吴瑜英.家长,2022(28)
[3] 浅谈构建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策略[J]. 龚财良.教育界,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