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张永涛
沈阳沈飞集团铝业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本文聚焦于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了其在提升管理效率、保障施工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推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一、引言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当下,施工现场管理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如施工人员管理难度大、施工进度把控不精准、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等。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项目的需求,而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智能化技术凭借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点,正逐步改变着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方式和格局。
二、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优势
(一)提升管理效率
智能化技术加快了信息收集、传输和处理速度。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允许施工各方实时共享项目信息,包括设计、进度和材料使用等。管理人员可快速查看项目整体情况,发现问题并迅速决策,缩短沟通和决策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二)保障施工安全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传感器技术和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异常时发出警报,预防事故。智能穿戴设备跟踪施工人员位置和健康状况,支持安全。
(三)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化技术帮助精准管理施工资源。数据分析确保材料使用和库存准确,避免浪费。物料管理系统根据进度生成采购计划,优化材料进场时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设备管理方面,智能化技术优化设备使用和维护周期,确保良好运行状态,减少故障影响。
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智能监控系统
施工现场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方位、实时视频监控。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现场情况,发现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视频数据可存储回放,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利用AI技术分析视频数据,识别施工人员行为。系统自动警报异常行为,提高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章自觉性。
(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BIM技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直观展示建筑结构和布局。不同专业设计人员协同工作,提高设计质量。施工阶段,根据BIM模型明确施工工艺,减少错误。
结合施工进度信息与BIM模型,实现进度模拟。管理人员清晰了解施工进度,及时调整,确保按时完成。BIM技术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利用效率。
(三)智能设备管理系统
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分析判断设备状态,预测故障,提前维护。系统预警异常,避免设备停机影响施工。
智能设备管理系统根据施工任务和设备情况合理调度。优化起重机等设备调度方案,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四)智能物料管理系统
利用RFID技术标识追踪物料。物料信息录入系统,实时跟踪使用情况和位置,准确掌握库存。库存低于阈值时系统自动提醒补货,确保及时供应。
智能物料管理系统根据施工进度和需求优化配送方案。合理安排车辆和路线,提高配送效率,减少损耗和延误。系统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实现准时化采购和配送。
四、智能化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施工周期3年。项目涉及多施工区域和专业分包单位,管理难度大。为提高管理水平,保障项目顺利,引入智能化技术。
(二)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
智能监控系统:安装100多个高清摄像头,覆盖施工区域。采用行为分析系统,实时监测施工人员。项目中,智能监控系统发现并纠正200多起违规行为,降低安全事故率。
BIM 技术: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优化建筑设计,解决300多个设计冲突。BIM进度模拟调整施工进度,项目提前3个月完成。BIM技术合理配置施工资源,节约15%材料成本。
智能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安装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设备状态监测发现并解决50多起设备故障隐患,设备故障率降低30%。智能设备调度系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20%。
智能物料管理系统:引入RFID技术追踪管理物料,实现精准库存控制。物料配送优化方案缩短配送时间25%,保障施工进度。
(三)应用效果总结
智能化技术应用显著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施工安全得到保障,进度提前,成本大幅降低。技术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项目成功交付奠定基础。
五、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成本高
智能化技术引入需大量资金,包括设备、系统开发和人员培训等。高成本可能阻碍小型企业应用,且系统维护和升级也会增加运营成本。
(二)技术标准不统一
建筑行业智能化技术缺乏统一标准,不同设备和系统间兼容性问题影响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给企业选择和使用带来困扰。
(三)人员素质不一
智能化技术需要专业知识人员操作管理,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技术了解掌握不足,限制了技术应用效果。
(四)数据安全问题
智能化技术产生大量数据,如人员信息、设计数据、进度数据等,数据安全至关重要。但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存在泄露、篡改风险,可能给企业和项目带来损失。
六、促进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应用的建议
(一)政府支持
政府可出台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鼓励建筑企业应用智能化技术。增加对智能化技术研发的投入,支持技术创新,降低应用成本。加强智能化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促进技术标准统一,为智能化技术推广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技术研发与创新
建筑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增加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创新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应用模式和方法。研发更智能化、便捷化的设备和系统,提高技术性能和稳定性。加强智能化技术与建筑施工深度融合的研究,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三)提升人员素质
建筑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智能化技术的认识和掌握。通过组织内部培训、专家讲座、技术交流等方式,让员工了解智能化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操作技能。加强人才引进,吸引信息化、智能化专业人才,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需建立数据安全体系,保护数据。设定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授权人员访问使用。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密存储和传输重要数据,防止泄露和篡改。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定期检测和修复漏洞,确保智能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七、结论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它能提升管理效率、保障施工安全、优化资源配置,解决现场管理问题,推动行业转型。但应用中存在技术成本高、标准不统一、人员素质差异、数据安全等挑战。政府、企业和社会需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应对。随着技术进步,智能化技术将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君,吕婧.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07):43-45.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07015.
[2]吴军杰,魏晓易,祝天成.住宅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施工策略实践探索[J].居舍,2025,(07):49-52.
[3]张琴,谷永新.无人机监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开启智能化施工现场管理新篇章[J].建筑,2024,(08):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