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在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应用
李易铭
身份证号码:410221199409245637
1. 引言
在当代工业生产中,焊接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氩弧焊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焊接技术,以其良好的焊接性能和适应性,在众多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生产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制造标准的日益提高,传统氩弧焊技术在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上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在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应用过程分析,揭示其在实际生产中带来的效率和质量双重提升。
2. 技术概述
2.1. 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原理
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在氩弧焊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热丝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焊接的效率与质量。该技术利用传统的氩弧焊机构作为焊接的基本平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热丝送入装置,对焊丝进行加热,从而在进入熔池之前就提高其温度。热丝经由传动机构送入焊接区域,并且与焊枪在一定角度排列,通常这一角度为 60 度左右。热丝的预热可以减小熔池所需的热量输入,从而使得整个焊接过程中能量的输入更为集中和高效。该技术的关键在于能量的精准控制和送丝速度的匹配。热丝送入速度与焊接速度的同步调节,保证了焊缝成形的稳定性和焊接效率的提升。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精确调节,热丝在进入熔池之前达到最佳温度,以此减少了熔池的冷却时间,加快了焊接速度。同时,热丝的预热也有助于改善焊接金属的微观结构,增强焊缝的机械性能。
2.2 内焊热丝氩弧焊与传统氩弧焊的比较
在生产效率方面,内焊热丝氩弧焊由于预热焊丝减少了熔池所需的热量输入,使得焊接速度可以显著提高。这一改进减少了每道焊缝的完成时间,从而在整个项目层面实现了时间成本的下降。从焊接质量的角度来看,内焊热丝氩弧焊由于焊丝的预加热,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熔池的温度和金属的熔合状态,因此能够提高焊缝的均匀性和减少缺陷。与传统氩弧焊相比,内焊热丝技术能更有效地防止焊接过程中的气孔和夹杂物的产生,从而提升焊接接头的整体机械性能。能耗方面的比较也显示出内焊热丝氩弧焊的优越性。由于焊丝在进入熔池之前就已经被加热至接近熔点的温度,所需的能量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同样的焊接任务,内焊热丝技术能够使用更少的能量来完成,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在操作灵活性上,传统氩弧焊虽然稳定且广泛应用,但内焊热丝氩弧焊提供了更高的工艺灵活性。对焊丝送入速度和熔池温度的精确控制,使得该技术可以适应更复杂、更多样化的焊接任务,尤其是在高强度、大厚度材料的焊接中表现出色。安全性方面也是内焊热丝氩弧焊相对于传统氩弧焊的一个改进点。由于焊接过程中热量更集中,可以减少周围区域的热影响,减轻了操作人员的热负荷,从而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
3. 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在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应用
3.1 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在应用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之前,本研究选定了一种用于高级腐蚀性环境下的超级双相不锈钢 S31254,产品规格为6 1 0 × 3 8 . 8 9 × 1 2 0 0 0 m m 。选择此材料基于其优越的耐腐蚀性能和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该材料,选择了直径为 1 . 2 m m 的 ER2594 超级双相不锈钢焊丝作为热丝,预设热丝的预热温度为
°
。此温度既可以有效减少焊接能量消耗,又不会影响焊丝的力学性能。在实验阶段,通过多轮试焊,确定当焊接电流设定在 280 至 320A,电压在 29 至 31V 范围内时,能够获得理想的熔池形态和焊缝形成。此外,将热丝送入速度设定为 5 0 0 0 m m/ 分钟,以达到较快的焊接进度并保持焊缝的均匀性。在这些参数设定下,相较于未使用热丝预热的传统氩弧焊接,焊接速度提高约为20 % ,同时焊接接头的质量满足甚至超出了ASME 标准。
3.2 应用过程
3.2.1 焊接工艺流程
本研究中的焊接工艺流程被细致地设计并优化,以适应 S31254 超级双相不锈钢的特性,并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焊接电流为 250-300 安培,电压为 26-30 伏,热丝送丝速度为 5 0 0 0 m m/ 分钟的参数设置。在焊接开始之前,对热丝进行预热至 300-350° C,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熔池的冷却速率并改善焊缝成型。采用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来保证焊枪和热丝的精确送入,焊枪与工件表面保持一致的 1 5 m m 的距离,且以每分钟
524 厘米的速度平稳移动,以获得均匀的焊缝外观和渗透深度。利用红外热像技术监控熔池温度,确保其在
C 的最佳范围内,从而实现了焊接热输入的精确控制。完成焊接后,采用热处理后的自然冷却过程,以避免焊缝区域应力的产生。
3.2.2 参数优化
调整焊接电流、电压、热丝送入速度和预热温度等关键参数,优化实验范围设置在 240 至 260 安培,最终确定 250 安培获得最佳的焊接穿透。电压在 28 至 30 伏特范围内变动,最优电压设定为 29 伏特。热丝送入速度从原先的范围逐渐增加至 5 0 0 0 m m/ 分钟,确定此速度时热丝与熔池的协同作用最佳。预热温度控制在 200 至 220° C 之间,以确保焊丝在不影响材料性能的前提下达到适当的预热状态。
3.2.3 质量控制与监测
引入了实时监测技术,对焊接过程的关键参数进行连续跟踪。实时监控系统包括高清摄像机、红外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流和电压监测设备,确保焊缝形状和尺寸的一致性,熔池温度在 200 至
° C 范围内波动,实际焊接参数与预设的最优化参数保持一致。焊接完成后,采用X 射线检测对焊缝进行非破坏性的检测,确保焊缝内部无缺陷。
3.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将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若干挑战,其中包括技术转移的难度、设备改造的成本以及操作人员培训的深度等。针对这些挑战,采取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技术的平稳过渡和最终的生产效率提升。首先,在技术转移方面,因应新技术对旧设备的兼容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技术评估和调整。现有的焊接设备通过升级控制模块和增添热丝送入机构,成功适配了内焊热丝氩弧焊技术的要求。对于设备改造成本的问题,通过精细的成本效益分析,明确了改造投资与长期生产效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确保了投资的经济合理性。进一步地,为了克服操作人员在技术上手的困难,实施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旨在提升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通过理论学习、模拟操作以及实操练习,操作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内焊热丝氩弧焊的核心操作要领,从而缩短了技术转移的周期。最后,为确保应对策略的有效实施,还建立了全面的监督机制。定期的技术审查会议和操作效果评估,确保了应对策略的实施效果得到实时监控和必要的调整。
5. 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应用与成果。通过技术原理的阐述、与传统氩弧焊技术的对比分析、详细的应用过程描述以及经济效益的详尽评估,证实了该技术在提高焊接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焊接质量及安全性方面的显著优势。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展现了内焊热丝氩弧焊提速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巨大潜力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争新 . 航空发动机进气机匣焊接组件焊接变形控制技术 [J]. 电焊机 , 2022, 51(12): 56-62.
[2] 陈华梅 , 赵一成 , 杨亿骍 . 探讨汽轮机本体丝堵现场焊接工艺 [J].设备管理与维修 (12): 130-131.
[3] 武琪昌, 何建萍, 王龙, 等. TA1 丝网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工艺[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 2022, 58(9):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