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视化仿真研究
张重月
沈阳贡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10000
摘要:本文围绕 BIM 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阐述了 BIM 技术原理,分析其在该领域应用的优势,通过实例说明应用流程与效果,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IM 技术能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BIM 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
一、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极为复杂,涵盖了众多专业领域和施工环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信息集成、进度控制以及沟通协调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BIM 技术为施工管理领域带来了创新的方法论。该技术通过可视化仿真手段,能够全面模拟施工过程,预先识别潜在问题,优化施工方案,从而显著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施工效率。
二、BIM 技术原理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适用性
(一)BIM 技术基本原理
BIM 技术利用数字化三维模型整合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它克服了传统 CAD 图纸信息分散、不直观的问题,将建筑构件的几何信息、物理属性、施工进度等数据整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数据库。通过特定软件,可以提取、分析这些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工程各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平台。
(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复杂结构的精准呈现: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大坝、溢洪道、引水隧洞等复杂结构。BIM 技术能精确构建三维模型,清晰展示空间位置关系,助施工人员理解设计,避免施工错误。
海量信息的有效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涉及大量图纸、技术文档、进度计划等信息。BIM 技术的信息集成特性,可将这些信息有序整合,方便各方随时查询与调用,提高信息传递与利用效率。
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通过对施工进度、资源调配等信息的关联,BIM 技术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直观呈现施工顺序与时间节点,为施工组织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基于 BIM 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视化仿真优势
(一)提升施工方案优化效果
可视化对比分析:BIM 技术能以三维形式展示施工方案,帮助施工团队直观比较方案差异,快速选出最优解。例如,通过模拟大坝浇筑的不同顺序和厚度,分析其对进度和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方案。
碰撞检查与干涉分析: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类管线、设备众多,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与干涉问题。BIM 技术的碰撞检查功能可在施工前对模型进行全面检查,提前发现并解决这些潜在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与延误。
(二)增强施工进度管理能力
进度可视化跟踪:将施工进度计划与 BIM 模型相关联,可实时跟踪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通过直观的进度条、颜色标识等方式,展示各施工任务的完成情况,便于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施工安排。
预测与预警功能:基于 BIM 模型与历史施工数据,可对未来施工进度进行预测。当发现进度可能滞后时,系统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三)促进各参与方协同工作
统一信息平台:BIM 技术为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各方在同一模型基础上进行沟通协作,避免因信息不一致导致的误解与冲突,提高工作效率。
实时沟通与决策:在施工过程中,各方可通过 BIM 模型实时交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做出决策。例如,设计变更时,设计单位可直接在模型上修改并与施工单位沟通,施工单位能迅速了解变更内容及对施工的影响,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四、基于 BIM 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视化仿真应用实例
(一)工程概况
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包括混凝土大坝、水电站厂房、引水系统等多个子项目。工程规模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传统施工管理方法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因此,引入 BIM 技术进行施工可视化仿真管理。
(二)应用流程与实施过程
建立BIM模型:依据设计图纸,用BIM软件创建包含地形、建筑、机电等全要素三维模型。建模时录入构件信息,确保模型准确完整。
施工模拟:将施工计划分解为任务,关联BIM模型构件。设置施工参数,如时间、资源,用仿真软件模拟施工全过程。关注施工顺序、工序衔接及设备作业空间与路径。
碰撞检查与优化:对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包括结构与管线、设备碰撞,及施工阶段构件碰撞。讨论碰撞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验证直至消除隐患。
进度管理与监控:施工人员录入实际进度至BIM系统。系统对比实际与计划进度,生成偏差报告并可视化展示。管理人员根据偏差调整资源与进度,确保按计划推进。
(三)应用效果分析
施工方案优化显著:通过 BIM 技术的可视化对比与碰撞检查,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例如,在引水隧洞施工中,优化了施工支洞的布置与开挖顺序,减少了施工干扰,缩短了施工工期。
施工进度得到有效控制:借助 BIM 技术的进度可视化跟踪与预测预警功能,施工进度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偏差始终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有效避免了工期延误。
各参与方协同效率大幅提升:基于 BIM 技术的统一信息平台,各方沟通协作更加顺畅。设计变更、施工问题等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成本显著降低。
五、影响 BIM 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视化仿真中应用效果的因素
(一)技术人才储备
BIM 技术的应用需要既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又掌握 BIM 技术操作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 BIM 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深入应用。施工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打造一支专业的 BIM 技术团队。
(二)软件与硬件设施
软件功能与兼容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需要多种专业软件,包括结构分析和地质建模等。这些软件与BIM软件的兼容性以及BIM软件功能的完善程度,影响BIM技术的应用效果。必须持续优化软件配置,保证数据流畅互通。
硬件性能要求:BIM 模型数据量大,对计算机硬件性能要求较高。尤其是在进行大规模工程的可视化仿真时,若硬件配置不足,会导致模型运行卡顿、计算速度慢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需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
(三)企业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程度
管理流程适配性:传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流程较为复杂,部分环节与 BIM 技术的应用要求不相匹配。企业需要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 BIM 技术带来的工作方式变革,充分发挥其优势。
信息化建设水平:BIM 技术的有效应用依赖于企业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若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数据传输、存储等存在问题,将影响 BIM 技术在施工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效果。企业应加大信息化投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六、结论
BIM 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有效管理进度和促进各方协同工作,显著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解决人才短缺、软硬件适配和企业管理模式调整等问题。随着技术进步,BIM技术在该领域应用将更广泛,为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带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龙.基于BIM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三维可视化研究[J].科技资讯,2023,21(23):59-61.DOI:10.16661/j.cnki.1672-3791.2309-5042-5503.
[2]陈垒,刘德斌.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07):175-177.DOI:10.13655/j.cnki.ibci.2023.0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