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协同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

赵柏刚

210124198110130036

一、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多参与方协作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流通、协同作业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容易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成本超支和质量问题。BIM 技术作为一种数字化技术,通过构建包含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三维模型,实现了各参与方在统一平台上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有效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BIM 技术概述

1 BIM 技术的概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对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全过程信息进行集成管理的方法。它不仅仅是一个三维模型,更是包含了建筑构件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功能信息、进度信息、成本信息等多维度数据的综合性数据库。

三、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应用

3.1 规划阶段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阶段,BIM 技术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进行场地分析、交通流线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通过建立地形模型和周边环境模型,结合项目需求进行可视化分析,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优劣。

3.2 设计阶段

1. 协同设计:设计阶段是BIM 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可以在同一个BIM 平台上进行协同设计,实时共享设计信息。

2. 性能分析与优化:BIM 技术可以对建筑的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如结构分析、能耗分析、声学分析等。通过分析结果,设计师可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的性能和质量。

3. 可视化设计展示:利用BIM 技术的可视化特点,设计师可以将设计方案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示给业主和其他相关方,使他们更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提出修改意见。

3.3 施工阶段

施工模拟与进度管理:将 BIM 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形成 4D 进度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通过模拟,可以提前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如施工顺序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并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2. 质量管理:BIM 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 BIM模型,施工人员可以清晰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可视化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移动设备将现场质量检测数据与 BIM 模型关联,实现质量问题的实时记录和追溯。

3. 成本管理:BIM 模型集成了建筑构件的工程量和材料信息,结合市场价格,可以准确计算项目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设计变更和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成本计划,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

3.4 运维阶段

1. 设施管理:在项目运维阶段,BIM 模型成为设施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 BIM 模型,运维人员可以快速了解建筑设施的位置、参数、维护记录等信息,实现设施的可视化管理。例如,当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时,运维人员可以通过 BIM 模型快速定位设备位置,查看设备的技术参数和维护手册,及时进行维修。

2. 能耗监测与优化:结合物联网技术,将建筑的能耗数据实时传输到BIM 平台,对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分析能耗数据,找出能耗高的区域和设备,制定节能措施,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根据 BIM平台提供的能耗分析结果,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和温度设置,实现节能降耗。

四、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协同管理模式

4.1 协同管理架构

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协同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协同管理架构,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限。以业主为核心,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参与,建立基于 BIM 平台的协同工作小组。各参与方在协同工作小组中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在 BIM 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业主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决策,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设计单位负责创建和维护BIM 设计模型,提供设计技术支持;施工单位负责将BIM 模型应用于施工过程管理,及时反馈施工中的问题;监理单位负责监督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基于BIM 平台进行监督管理。

4.2 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协同管理的关键。建立统一的 BIM 数据标准和信息交换格式,确保各参与方能够在 BIM 平台上无障碍地共享信息。各参与方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将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及时录入 BIM 平台,如设计变更信息、施工进度信息、质量检测信息等。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 BIM 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各参与方能够实时获取项目最新信息,基于准确的数据进行决策,提高协同管理效率。

五、BIM 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5.1 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国内外BIM 技术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软件厂商的BIM 软件在数据格式、信息交换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参与方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存在障碍。例如,设计单位使用的BIM 软件与施工单位使用的软件可能不兼容,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或错误,影响协同管理效果。

5.2 人才短缺

BIM 技术的应用需要既懂建筑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建筑行业中这类人才相对短缺,大部分从业人员对 BIM 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缺乏专业人才导致企业在引入 BIM 技术时面临实施困难,无法充分发挥BIM 技术的优势。

六、应对策略

6.1 推动技术标准统一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 BIM 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信息交换标准和应用规范。同时,鼓励软件厂商遵循统一标准开发BIM 软件,提高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6.2 加强人才培养

建筑企业和高校应加强合作,开展 BIM 技术相关的教育培训。高校在建筑相关专业课程中增加BIM 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BIM 应用能力;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参加 BIM 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应用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BIM 技术竞赛等活动,激发从业人员学习和应用BIM 技术的积极性。

七、结论

BIM 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工程建设全过程协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在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应用,BIM 技术实现了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提高了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效率,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阳, 孙明. BIM 技术在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 , 2022(3): 30-36.

[2] 王宇, 李华.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科学,2023(5): 45-52.

[3] 张悦 , 陈辉 . 基于 BIM 的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J]. 工程质量 ,2024(4): 25-32.

[4]

[5] 刘畅 , 周伟 . BIM 技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 建筑经济 , 2023(8):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