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

张茜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前言: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国内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新时代教育方向的重要指导思想,“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破解当前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管理工作,更加充分地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教育模式进行管理改进,使得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高效化,培养出更符合国家需求的新时代青年。

1.“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的概况

1.1“三全育人”理念的研究背景

教育部于2017 年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并将此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路径,自此“三全育人”理念便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时代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除了理论政策方向的变动,成长于新时代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群体也难以满足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更加倾向于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且我国近些年来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三全育人”理念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更加全面地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大大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更好地展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1.2“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内涵与价值

1.2.1“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内涵

“三全育人”理念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理论方向,旨在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全员育人”即建设更加全面地育人队伍,打破传统的“教师—学生”教育模式,带动校内行政人员以及校外家长、校友、教育企业等共同参与到高校育人环节,形成“人人育人”的学生管理模式,带动社会力量推动高校教育工作发展。“全过程育人”则应该将教育贯穿学生终身,并且涵盖学业发展、工作实践、心理健康等环节,全过程教育注重各个环节教育的循序渐进,以此来消除育人“空白期”。“全方位育人”则注重构建校园、课堂、网络、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空间,将育人工作延伸到多个场所,帮助学生更好的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更适应当前教育工作的变化发展。

1.2.2“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价值

“三全育人”理念是思政教育工作进入新时代所提出的育人理念,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三全育人”理念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破解高校人才培养资源碎片化、分散化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与人资源,推动高校形成系统化、协同化的学生管理机制,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除此之外,“三全育人”理念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素质,有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培养出能够更好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人才。

1.3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现状与问题

随着“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逐步推广,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三全育人”理念实际应用过程中高校部门之间协同能力不足,教务、学工、行政等部门缺乏统一目标,且教师、校外企业等参与度较低,难以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中“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初衷。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育文化环境中,还保留着诸多传统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教育工作,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落后的教育文化环境急需新的改进创新方向。当今科技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逐渐引入了高新技术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然而当前的技术应用环节往往存在过于浅显,技术应用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未能够实现高小学神管理数据信息深度挖掘,可利用技术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2.“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路径

2.1 管理组织架构创新

鉴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组织架构问题,应该重点打破“条块分割”的各部门独立管理模式,构建部门协同育人的管理体系。为充分整合各个部门的教育资源,可以建立一体化的管理平台,由学校领导牵头,整合教务处、学工部、后勤处等部门资源,并联合校外企业、教育协会、社区等相关教育部门,共同促进高校学生管理一体化工作落实。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制度,将育人工作纳入到相关员工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选聘等重要内容,并且对教育成果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激励,对于育人工作不力的则进行培训整改。结合学校学生管理情况,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育人管理组织系统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监督和管理能力,一方面可以将学生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育人工作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

2.2 教育文化环境创新

当前高校育人教育文化环境应更加重视长期的文化浸润工作,将隐性育人与显性管理深度融合。针对于校内文化氛围培养,一方面应打造具备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的学习休闲场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一方面还应该创办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将“三全育人”理念切实融合到校园活动的开展中,增强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更加优良的校风、师风和学风。此外,还应该深入挖掘学生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限制,营造更具备创新性的课堂学习环境。除此之外,还需要联合学生家庭和社会组织,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营造学生教育培养氛围。

2.3 高新技术应用创新

当前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教育事业中也逐渐引入了多项高新科学技术到学生的学习培养中。针对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技术应用问题,应该以技术赋能管理为核心,实现个性化精准育人服务,为学生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技术应用模式。高校可以整合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后勤服务等各类信息系统,整合搭建智慧学生管理服务平台,将学生相关喜喜集中存储管理,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度挖掘分析,便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学习指导,更好地落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任务。除此之外,高新科学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校内的服务管理工作中,利用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为学生带来更高水平的协同服务功能,大大便捷学生的学习生活。

3. 结语

“三全育人”理念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解决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通过管理组织架构创新,高校能够更加全面地整合育人资源;通过教育文化创新,校内外学习氛围也更利于学生学习工作;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未来的育人工作中,高校应该更加深入的挖掘“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实践指导内涵,不断探索和实践学生管理创新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为国家建设输送更加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会敏 , 严贝贝 . 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36(14):19-21.

[2] 张瀚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0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