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程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迟晓旭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三中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800
摘要: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人教版2019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科学探究能力;能力培养
引言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在面对科学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技能和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或合作研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术成绩,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探究能力的内涵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作出假设: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制定计划:学生能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实施实验: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学生能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得出结论:学生能够基于实验数据,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交流讨论:学生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1]。
二、人教版2019初中生物教材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实验器材、网络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例如,在讲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需要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设计探究式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探究性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例如,在讲授“种子的萌发条件”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从而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强调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例如,在讲授“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2]。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教师应向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这些步骤,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例如,在讲授“探究鼠妇的分布与光照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然后组织学生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旨在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问题: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作出假设: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制定计划: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实验方案包括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实施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分析数据: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去分析数据,如归纳与演绎、类比与对比等。得出结论:学生基于实验数据,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交流讨论:学生清晰表达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种子萌发的条件,还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充分展现了科学探究精神。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结论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探究式教学活动、强调实验操作能力、明确科学探究步骤、指导科学思维方法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杰芳,张翔. 在"探究实践"中培养初中学生科学思维[J]. 生物学教学,2023,48(1):22-24.
[2] 耿晓聪,王永胜. 基于6E教学模式的"探究馒头发酵的适宜条件"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J]. 生物学教学,2024,49(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