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大思政”建设拓展高校全面育人新格局

作者

左姗姗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515072570

一、“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需有新气象、新作为,以“大思政课”为新形态,引领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并把握“大思政课”的丰富意蕴,立足时代要求。“大思政课”体系通过深度整合优质师资力量、广阔教学平台、丰富教育资源及多元化教学方法,全面激活所有教育主体的积极性,灵活运用各类教育媒介,深度挖掘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采纳多样化教学手段,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综合育人体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根本性革新,开辟了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其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而是对传统思政课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与深化。“大思政课”巧妙地结合了不同学科,精准定位思政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巧妙地将各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之中,通过整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的思政资源,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凝聚成强大的学科协同效应,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巧妙地将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紧密融合,既回溯历史的深度,又紧贴现实的广度,更展望未来的高度,确保了历史智慧、现实需求与与未来愿景的有效结合。它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丰富的思政元素,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文化土壤,同时也跨越国界,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与融合。在内容上,“大思政课”展现出了极高的包容性和全面性,覆盖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多个内容,形成了一个涵盖广泛、内涵丰富的思政要素体系。

二、“大思政课”视角下高校思政课育人价值

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育人价值更是不可小觑。特别是在“大思政课”理念的引领下,高校思政课不仅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实现了突破,更在教学内容、方法、生态及质量上实现了全面升级,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一)深化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大思政课”理论的提出,高校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边界得以拓宽,其教育内容不再受限于教室的四壁之内,而是被富有创意地拓展到了广阔无垠的社会舞台,达成了“理论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阐释”之间的无缝对接,确保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充分展现了其培育人才的深刻意义,通过将鲜活的社会实例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学生们能够更为深刻地领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有效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大思政课”明确提出,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实施必须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理解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的深层逻辑并运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使高校学生能够迅速、精准地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战略规划,进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大思政课”还强调要充分运用社会这一大课堂,实现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协同”,共同打造“三全育人”的崭新格局。这一格局涵盖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旨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丰富的资源。

(二)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

在重塑思政课教学环境的进程中,“大思政课”这一创新理念着重强调构建一个既开放又包容、且高度协同的教学环境。这一环境不仅倡导思想的自由交流与碰撞,鼓励多元观点的并存与探讨,还特别注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实践紧密地融合起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入真实的社会案例分析、开展实地调研与考察等方式,“大思政课”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三)提升思政课教学高质量

“大思政课”的提出为思政课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和强劲动能,引领着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大思政课”强调思政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旨在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构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育人体系。在这一格局下,思政课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在实践中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大思政”全面育人格局还注重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垒,将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大思政课”格局还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通过加强与家庭、社会组织的联系,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这种协同育人的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 而且还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 为思政工作课教学的优质成长提供了强大保证。总之,“大思政课”的提出,为思政课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引领着思政教育向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