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价值意蕴、现实困囿与未来进路

作者

钟欣洋 陈娜霏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0065

基金项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20240075)。

作者简介:钟欣洋(2004-),女,四川成都人,汉族,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方向),邮箱:932859711@qq.com,电话:15756286796;陈娜霏(2002-),女,重庆潼南人,汉族,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方向)。

摘要:建构游戏作为促进幼儿多元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其材料投放环节不可或缺。有效投放游戏材料能驱动幼儿自主发现、激发幼儿想象创造、助力幼儿动手实践并培养幼儿的独特审美。当前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投放存在材料单一、投放无序、层级混乱以及更新滞后等现实问题,制约着建构游戏价值的发挥。文章针对性地提出多样投放、顺序投放、层次投放和动态投放等策略,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优化材料投放环节过程中提供理论指导,提升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现实困囿;未来进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游戏活动所具备的独特价值,倡导幼儿亲近、感知自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我国的学前教育领域,建构游戏对对促进幼儿多方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故而广受青睐。[1]材料投放则是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如何更好地进行该环节是众多幼儿园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的价值意蕴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外界客观事物的交互中实现的,所以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合适的物质材料,如何设计投放便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2]王梅认为,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与儿童的实际需求相符合。[3]高倩强调材料投放环节的价值,要顺畅建构游戏的各个过程环节。[4]可见,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不仅是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也是游戏的灵魂,更是幼儿学习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有效投放材料,驱动自主发现

建构游戏中材料的有效投放强调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尊重每一位幼儿独特的兴趣偏好。基于丰富的材料供给架构,幼儿拥有宽广的材料选择空间,不仅能够自主地确定建构的主题或内容,而且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切实感知并强化自身在游戏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合理配置材料,激发想象创造

相较于其他游戏形式,建构游戏的材料投放尤为侧重于对幼儿创新力的激发和主动性的调动,更加鼓励幼儿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融入到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凭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构思搭建,打造属于自己的建筑或者世界。在此过程汇总,他们同时也会收获巨大的成就感,作为正向反馈机制,进一步巩固强化创新意识。

(三)科学布局材料,助力动手实践

在实际搭建过程当中,幼儿需要充分调用自己的动手能力,完成对基础材料的获取。以材料准备环节为例,过程中不仅有大量像抓取积木的大肌肉动作,还涉及诸多像用镊子夹取零件的小肌肉动作。凭借丰富多样且有实效的材料投放策略,幼儿可以在搭建过程中不断重复并优化各类动作,锻炼手部运动协调能力,促进大小肌肉群的协同发展。

(四)巧妙甄选材料,培养独特审美

建构游戏的作品多以建筑物等形式呈现,映照出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物象形态。从投放材料的色彩搭配到形态选择,都为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创设了丰富的游戏场景。教师可以从图形、色彩、结构等方面入手,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实现从审美感知到审美表达,再到审美创造的进阶性发展。

二、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的现实困囿

建构材料投放的研究是立足于实践的探索,旨在发现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5]。我们结合相关文献和访谈记录,发现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幼儿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

(一)材料投放单一,束缚创新发展

根据文献查阅和入园访谈,我们了解和观察到目前幼儿园还是以积木作为主要的建构材料,种类比较单一,缺乏充分的辅助材料,如动植物、轨道、小汽车等。材料投放种类单一,会束缚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易重复使用相同材料来搭建同一内容,致思维固化,不利于其未来学习生活发展。

(二)材料投放无序,影响游戏开展

基于活动观察并结合教师访谈,我们发现目前幼儿园在材料投放的顺序上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观察到,如果教师提前投放了小汽车,那男生的关注点就会全部转移到小汽车的身上,无心进行后续的建构,这是因为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所以幼儿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在材料投放时不注重投放的顺序性,幼儿的专注力很有可能被打断,并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这将影响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三)投放层级混乱,不符发展需求

通过文献总结和实地调查,目前投放层级混乱也是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在小班投放较重且较大的积木,小班幼儿完全拿不起来,这不仅不能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也不符合幼儿发展需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拥有不同的发展情况,我们需要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肌肉动作发展水平以及认知发展水平。所以,教师需要注意此时幼儿的手部力量较小,动作发展还不充分等因素,投放大小重量适中的积木。

(四)材料更新滞后,阻碍认知发展

依托文献回顾与实地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幼儿园材料投放的频率较低、更新频率较慢,建构游戏的材料一般都是一个学期才进行更新迭代。因为幼儿的兴趣点在不断变化,且幼儿的思维是发散的、跳跃的,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新材料的更新与替换,幼儿不仅会对游戏失去兴趣与探索欲,而且会阻碍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渐渐地,这些原有的材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三、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的未来进路

材料投放对建构游戏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投放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多样投放、顺序投放、层次投放和动态投放四个幼儿建构游戏材料投放策略,助力材料投放环节的优化。

(一)材料多样投放,启发创新探索

多样化材料投放可以发散幼儿思维,提升思维水平。科学丰富的材料是建构游戏得以开展和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适量增加材料种类和数量,可以拓宽幼儿对材料的利用空间,创新出许多新的玩法,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有极大的发展。[6]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如今的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材料投放主要集中于幼儿园统一购买的材料,例如:大、中、小型积木等主体材料,以及动物模型、人物模型等辅助材料,这显得建构游戏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缩减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幼儿老师应鼓励幼儿参与到材料的投放过程中,而不只是把思维局限于现有材料上。一方面可提供基础材料,让幼儿自制所需材料;另一方面能带领幼儿于自然和生活中收集如树叶、树枝、石头、卷筒等材料。这既能提高幼儿参与性,也有助于培养其动手与创造能力。同年级班间也可进行材料材料,激发幼儿灵感。

(二)材料顺序投放,推进循序建构

幼儿思维跳跃,很难有规律可言,注意力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所以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更加注意投放的顺序。例如:在搭建公路时,教师应在最后投放汽车玩具,因为男孩非常容易被汽车玩具吸引,如果一开始就投放汽车玩具,那么男孩的关注点都聚焦于汽车玩具上,导致搭建任务难以推进,建构游戏无法有效进行。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不仅要善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幼儿的意愿和创造力,还应成为幼儿的得力参谋与助手,根据幼儿的具体需求提供适当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构想。[7]合理安排材料投放顺序,需要教师认真记录建构游戏过程以及材料使用记录,通过记录来调整教案,其中包括主题的选择、投放材料的种类以及投放材料的顺序。

(三)材料层次投放,适应不同需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有差异,小、中、大班的认知水平、能力和经验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状况提供不同类型材料。小班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堆高”“平铺”“重复”的方式。此外,小班幼儿的感知能力发展较为迅速,他们对感官刺激比较敏感,能够通过观察、触摸等感官方式来探索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而认识外界事物,所以材料投放以简单积木为主,同时可以投放一些插接类、组装类玩具。而中大班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游戏能力发展较快,随着经验的增多,材料可以更加丰富多样,比如增加积木的形状,同时增加磁接类玩具,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层次性材料投放,能更好锻炼幼儿动手和协调能力,促进其空间想象力发展。

(四)材料动态投放,持续优化精进

要让建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长期促进作用,则需要不断更新投放材料,要是材料长期固定不变,玩法单一,那幼儿肯定会产生审美疲劳,降低游戏兴趣,建构技能也只在低水平区徘徊,而且长期使用的材料还可能会潜藏各类安全问题。[8]因此定期更换建构材料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延长幼儿的兴趣,二是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进一步学习。对于材料老化问题,积木、插接类、组装类和磁接类的更换周期可以适当延长,另外一些废旧材料或易受损材料,例如纸杯、易拉罐等材料的更换周期可以较短一些。除此之外,材料的持续更新还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建构游戏的主题以及幼儿的年龄阶段来进行投放。材料投放的动态性,能够帮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知识,这些经验的获得,可以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

材料投放作为游戏设置的一个环节,对建构游戏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还存在着材料投放单一、材料投放无序、材料投放层级混乱和材料投放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但是在未来,幼儿园可以通过多样投放、顺序投放、层次投放和动态投放的策略来优化建构游戏材料投放,并通过材料使用记录来检验是否为有效的材料投放,进而帮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得到充分和适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若华.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10.

[2] 华爱华. 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及发展的关系[J]. 幼儿教育, 2008, (07): 4-7.

[3] 王梅. 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课程, 2021(12): 93.

[4] 高倩.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个案研究[D]. 鞍山: 鞍山师范学院, 2016. 9.

[5] 管聪慧. 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材料投放研究[D]. 山西: 山西大学, 2024. 34、 37.

[6] 杨雪.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要符合幼儿身心特点[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 (02): 108.

[7] 邵靖. 有效区域材料投放培养幼儿创新能力[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 (08): 94-95.

[8] 姚瑶. 幼儿园班级建构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23, (02):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