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建设项目造价动态管控研究

作者

吴情情

中天嘉诚( 江苏)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1.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朝集约化、集成化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成主流趋势,但传统造价管理方法在动态性、实时性方面不足,常致项目超预算、资源浪费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怎样在该模式下实现造价动态化、精细化管控成行业关键问题。

本研究聚焦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结合 BIM 与大数据技术,探索造价动态管控创新路径,构建 “全过程 - 多维度” 动态管控模型,对设计、施工、结算等关键环节成本管理策略加以优化,以期提升造价数据实时协同能力与风险预警效率,为工程咨询企业提供管理工具,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我国自 2017年出台诸多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用该模式。它整合多项服务内容,虽能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期,但实际应用面临各专业协同不足、动态管控机制缺失等挑战。

2.2 建设项目造价动态管控研究进展

造价动态管控理论源于项目管理中的动态控制原理,国外学者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国内多聚焦具体技术应用,不过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单一阶段或技术层面,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深度融合不足,在多参与方协同、全过程数据贯通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2.3 技术支撑体系研究

BIM、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造价动态管控提供支撑,像 BIM 能减少算量误差,大数据提升成本预测准确性与风险预警时效性,物联网实现施工消耗实时监测,但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探索。

2.4 研究评述

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存在不足:一是未针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特点设计造价管控体系;二是动态管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操方案;三是技术应用碎片化,无完整解决方案。鉴于此,本研究将深入探索,构建契合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造价动态管控体系,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动相关领域更好发展。

3. 全过程造价动态管控模型构建

3.1 模型设计原则与框架

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造价动态管控体系。该体系建立在三个基本准则之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管理、动态化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及多维度协同控制。区别于传统的阶段性控制方法,本模型创新性地融合了 PDCA 循环与实时监测技术,形成双轨制运行机制。体系架构由三个功能模块构成:底层数据采集模块依托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技术,中间层数据分析模块采用大数据处理引擎,顶层应用模块实现多方协同作业平台,各模块间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高效互联。

3.2 关键环节管控机制

在关键环节管控方面,模型建立了全周期的管理机制:设计阶段运用限额设计优化算法,基于历史数据库建立成本标杆,通过 BIM 模型自动校核设计方案的造价合规性;施工阶段整合 " 数字孪生 +5D-BIM" 技术,实时监控进度、成本和资源,当偏差超过 ±3% 阈值时自动启动纠偏程序;结算阶段则采用区块链技术固化数据,构建可追溯的审计链条,并将经验数据反馈至知识库,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系统。

3.3 技术集成方案

技术创新方面,模型实现了多项技术的深度融合:基于 BIM 轻量化引擎的多专业协同建模、Spark 框架的海量数据处理、以及融合 LSTM 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的智能预警算法。采用微服务架构设计,确保与现有ERP、OA 等管理系统的快速对接,大幅提升实施可行性。

3.4 实施保障体系

为保障模型有效落地,研究配套设计了四大支撑体系:参照ISO19650的标准化流程、动态数据治理规范、多方协同工作机制,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试点测试显示,该方案能使数据处理效率提升 40% 以上,完全满足工程现场实时管控的时效性要求。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的有机结合,为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造价管控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4. 实证分析与模型验证

本研究以某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该项目位于省会城市,总建筑面积达 18.6 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 23.5 亿元人民币。该项目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具有以下显著特征:建筑造型独特,非常规结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参与施工的专业分包商数量众多,达到28 家;同时面临工期紧张等挑战。这些项目特点为验证动态管控模型的有效性创造了良好的测试环境。

在模型应用过程中,研究人员制定了分阶段实施方案:第一阶段(2个月)主要完成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和基础数据准备工作;第二阶段(3 个月)重点对主体结构工程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第三阶段(8 个月)将模型推广至整个工程项目。研究团队建立了包含 265 个关键指标的成本分析数据库,设置了 38 个实时数据采集节点,并开发了专用的监控系统界面。通过定期召开数据协调会议,有效保障了各参建单位之间的信息同步。

模型应用效果评估显示:项目最终实际支出比预算减少了 5.7 个百分点,其中钢结构部分节约比例高达 9.2% ;设计变更处理周期由原来的 7个工作日大幅缩减至1.5 天;工程计量精度显著提升,误差率从 3.1% 下降至 0.8%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非常规结构施工方案优化实现了 12% 的混凝土节约,机电安装工程的综合布置避免了280 万元的经济损失。

研究发现:完善的数据标准化工作使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提升了 27% ;项目实施过程中突显出对具备工程与信息技术双重背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现有建筑信息建模软件在实时成本分析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建议重点推进以下工作:研制专业化的数据预处理工具、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大数据处理算法。

本研究总结出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实施经验:采用由点到面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实现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的协同推进、重视工程数据资产的积累与应用。这些经验对于工程总承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新型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具体应用时仍需综合考虑工程特点、技术条件等因素。

5. 结论与展望

构建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造价动态管控模型,整合 BIM、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实现成本实时监测等功能。实证显示可降预算偏差,提升协同效率,且数据标准化程度与团队数字化能力影响模型效能。建议工程咨询企业建立 “数据驱动” 造价管理体系,推行 “咨询 + 数字化”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先在复杂或关键分部工程试点动态管控技术,推动行业服务转型。后续可探索生成式 AI 在造价预测应用、研发中小型项目轻量化方案、构建全产业链造价数据共享生态。随着建筑产业数字化加速,动态管控技术将与碳核算、智能合约等融合,为工程管理创新提供新范式。

参考文献:

[1] 肖波 . 全过程咨询模式下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研究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3):116-118.

[2] 李莉 . 咨询单位视角下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方法体系研究——以ZBC 企业园项目为例 [D]. 重庆 :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3] 张彩云 .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相关探讨 [J]. 建筑·建材·装饰 ,2022(16):50-52.

[4] 柏永春. 基于建设项目实践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D].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