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探地理学与历史学中的伦理实践方法

作者

石婧

重庆市北碚区 邮编:400715

作者简介

姓名:石婧

出生年月:2000年1月

性别:女

民族:苗族

籍贯:湖北咸丰

在读学校:西南大学

学校所在省市:重庆市北碚区

邮编:400715

学位:历史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

摘要:地理学与历史学均关注人地关系,实践中常遇伦理问题,需运用伦理实践方法。地理学通过目的论和道义学途径解决,历史学强调人文关怀,但根本在于提升研究者素养。探讨两学科的伦理实践,有助于推动人地关系研究发展,深化对伦理实践理论与方法的认识。

关键词:地理学 历史学 伦理实践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比如说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会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实地调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等。[ 杨国安,甘国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述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1):1-4+13.]从地理学研究内容这个层面来说,人地关系是其展开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主要因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离不开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的。[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03):1-6.]凡事涉及到人,就会不得不谈及伦理实践的问题。

地理学与历史学从学科性质上看似乎存在的联系不多,但实际上两者却是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在当下的学术界,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是属于历史学、地理学还是边缘学科,又或是独立学科的争论还在继续。从以上这些方面就可以明显看出,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密切。历史地理学学术界的蓝勇老师还曾经设想将历史地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将其定名为“人地时空学”,[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这与地理学的中强调的人地关系如出一辙。在这些发展渊源的基础之上,除了地理学,在现今越来越重视田野考察的历史地理学中,伦理实践方法问题也已经成为相关研究者注重的重要内容。将地理学研究中涉及到的伦理实践方法与历史学中的伦理实践方法放在一起进行简单的探讨,将会更加有利于推动去认识伦理实践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将来开展地理学与历史学中人地关系研究也应该是有益处的。

一、地理学中的伦理实践

地理研究中的伦理实践体现在研究者身上,他们应该行为正直,行为方式公正、友善、尊重别人,具有伦理意识的地理学者,应该了解他们工作于其中的社团的道德多样性,并最终为他们行为的道德意义负责。在现实学术界,伦理研究通常由那些思想深邃、知识丰富、自省睿智的地理学者来进行。[ [英]尼古拉斯·克里福德著,张百平等译:《当代地理学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8. ]在进行地理考察时,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野外地质考察时,人们不禁会开始疑惑,如果自己所开展的这样工作,在不会遇到人的前提下,自己还需要考虑伦理实践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就像自然地理学者会考虑在野外清除杂草对筑巢的鸟类会产生潜在伤害,这个时候他也会考虑如何把伤害降到最小值,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伦理实践问题。在实际地理调查中,比如说会运用到问卷调查这一研究方法,来探求某一区域的人对市政开发政策的看法问题。在开始设计问卷时,调查者就会去预设可能会遇到的伦理问题,比如,在设计问卷时,仔细揣摩自己的问卷会不会在表达上对被调查者产生有意向的引导。但是,无论研究项目准备得多么充分,无论研究者的行为多么恰当,在地理研究中仍有可能必须面对和处理诸多伦理难题。近年来,相关研究者是将其总结为目的论途径和道义学途径。前者即是聚焦行为的实际后果,可以粗略地称为“无害、无罪”原则;后者即是引导关注本身正确与否。

在进行研究时,做一个遵守伦理的地理学者很重要。这有助于保护我们的研究所涉及的人、地方和生物,有助于保证我们能够继续进行对社会和环境有价值的工作。

二、历史学中的伦理实践

历史学研究中的伦理实践主要是通过史学田野考察方法体现出来的。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而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考察是其研究的主要方法。蓝勇教授将田野考察的功用系统归结为五点:印证传统史料;收集民间史料;寻觅景器场佐证;感知事物环境;诱发新的思考。[ 蓝勇.史学田野考察的功能定位思考[J].中国史研究动态,2022(04):68-74.]史学田野考察的功能决定了史学考察针对目标的广泛性。进行史学田野考察收集考察地点资料的时候,就会大量地接触到当地的一些伦理观念。下面以历史饮食地理考察为例来进行具体说明。

在进行西南地区历史饮食地理考察时,首先在对探寻对象的确认上就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一般的家庭分工来说,女性主要承担了家中做饭的责任。那么,对于历史饮食相关问题的询问主要针对女性,会得到更多可提取的历史信息。但是,西南地区又存在一个特殊性,即是“耙耳朵”,且川渝男人很多也乐于做饭,以做饭为乐趣。所以,最终在确定考察对象时是把男女性的人数对等了的,通过对男性的这一对象的探寻,对加深对西南地区饮食文化也是会十分有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就是对当地习俗的了解。可见,在史学田野考察中也会经常触及到伦理实践的问题。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还是可能会有很多计划之外的事情发生,这时对历史研究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就是努力成为现实社会的关注者、体验者,让关怀现实成为史学工作者重要的研究活力源泉。

三、两者之间的比较

地理学与历史学在伦理实践上存在相似性,但也因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关注人地关系。地理学本身就是研究人地时空关系的学科,而历史地理学也强调人地关系。此外,两者在伦理实践方法上都有预设方案。在进行考察前,研究者会预先制定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解决方案,或有意规避相关问题。然而,实际操作中仍难免遇到伦理问题,此时需要研究者具备更高的素养和能力。两者的伦理实践目标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无论是地理学还是历史学,解决伦理问题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推动社会进步。

不同之处在于,地理学的伦理实践多与城市建设相关,而历史学的伦理问题更多涉及农村地区。地理学考察中常涉及城市规划中的伦理问题,即使在自然地理领域,如喀斯特地貌研究,也会涉及人类对自然影响的伦理考量,其目标是为未来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历史学则以过去为基点展望未来,许多历史遗迹和事件发生地现今位于未开发的农村或偏远地区,因此历史考察中的伦理问题多出现在这些区域。尽管两学科在伦理实践的具体问题上存在诸多细微差异,且解决方法因实践内容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学科性质决定了这些差异,其中城乡背景的不同是最显著的一点。

四、总结

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密切,两者均关注人地关系,伦理实践问题成为其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随着时代发展,正确处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已成为关键方法。地理学研究中,伦理问题的理想化解决方案涉及哲学,如目的论和道义学途径;历史学田野考察中,人文关怀是解决棘手问题的长远方法。然而,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仍是提升研究者自身素养。探讨地理学与历史学中的伦理实践问题,不仅有助于推进两门学科的建设和未来发展,也对其他学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启发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伦理实践问题,将使研究视角更加开阔,有利于推动全新研究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文衡:《世界地理学史》,长春:吉林出版社,1994年。

[2]阙维民译:《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3]马强:《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4]蓝勇:《史学田野考察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年。

[5]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03):1-6.

[6]王小盾,陶康华.中国史前文明研究的地理学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54-60.

[7]杨国安,甘国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述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1):1-4+13.

[8]李久昌.对中国历史地理学渊源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01).

[9]李双成,许学工,蔡运龙.自然地理学方法研究与学科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6(04):399-406.

[10]张永帅.历史地理学:学科调整、学科性质与学科发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32(0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