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高中英语语法填空答题策略

作者

华宇 王兵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省实验中学

[摘 要] 本研究基于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内容效度评价框架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语法知识的要求,从试卷内容和答题策略两个角度,分析总结近几年高考命题要点数据和趋势。分析发现:体裁和话题呈现出多样化,语篇长度符合200词左右的要求,易读度相差较大;有提示词和无提示词的比例相差不大,考查范围多涉及非谓语动词和从句,考点均涉及词汇知识、形态句法知识和衔接知识,侧重考查词组和句子层面。对此,中学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篇意识;基于“形式—意义—使用”的三维动态语法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篇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基础语法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语境下的语法分析能力。

[关键词] 高考语法;语法填空题型;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理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高考试题要求科学设计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1]。而语言知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 是日常英语教学需要长期关注的对象。语法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重要一环,属于“形式—意义—使用” 的统一体,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语法填空从句子和语篇两个层面设置题型,要求学生从语篇层面而非单句层面确定要素,突出考查学生在阅读文章 基础上的理解和语用综合能力。因此,系统梳理分析近几年高考语法填空题型测出题内容以及方向,可对该试题的命题优化提供积极的参考意义,并且能够更好地指导高中英语语法的教与学。

二、试卷结构与体裁​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体裁多为说明文和记叙文,语篇长度一般在200词左右,考点分布相对稳定。例如,在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的语法填空中,选取的是关于超市购物的说明文,探讨了单人购物与商品促销包装等生活常见话题;2024 年九省高考适应性考试的语法填空则是关于苏格兰一所小学使用老式钢笔教学的记叙文。这体现了高考语法填空在体裁选择上的广泛性和贴近生活性。​

三、试卷考点分析

(一)词汇与语法结合

考查考生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转换、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通过语境化的方式呈现,要求考生结合上下文逻辑填空,而非孤立记忆语法规则。

(二)固定搭配与短语

考查常见的介词短语、动词短语以及固定搭配。需要考生对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三)从句与连词

涉及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等从句类型的考查。连词的运用也是重点之一,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四)派生词与词根

考查动词派生为名词、名词派生为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派生为副词等。需要考生对词根、前后缀以及派生词的掌握。

四、试卷出题方向

(一)融合实际语境,主题广泛且时代性强

语法填空题往往通过完整语篇(如科普短文、社会文化类文本)创设真实语境。在社会文化类文本中,涵盖社会现象、文化交流、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等,像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语法填空介绍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逻辑和语境来准确填空。在人与自我方面,可能会涉及个人成长、学习生活等话题,如2024年九省高考适应性考试中关于小学使用钢笔教学提升学生技能和自信的内容;在人与自然方面,会有关于生态环保、自然景观等主题,比如 2021 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法填空介绍游览黄山的所见所感[3],让学生体会祖国河山之美。

(二)注重基础与应用,强调篇章逻辑

既考查考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强调语法知识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部分题目需要考生通过篇章逻辑(如因果、转折)来判断答案。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三)涉及跨文化内容,结合时事热点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高考语法填空也开始涉及跨文化内容。如涉及外国节日、习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的高考语法填空也开始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考查。如环保、科技、社会现象等话题,要求考生关注社会动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近几年高考语法填空的出题内容和方向更加注重实际语境的运用、基础与应用的结合、篇章逻辑的理解以及跨文化内容和时事热点的涉及。这些变化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还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社会动态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五、教学启示

基于笔者的分析及高中一线英语教师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启示,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注重基础语法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语法填空题的考查范围涵盖了词汇、短语等,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词汇、句式结构和其他基本语言知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词汇竞赛。对于非谓语动词、复合句等常见考点,教师可以设计语境填空题、主题微型写作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注重文本知识的常规教学

教师在设计语法课时,应将语法结构与整体文本相结合,在主题框架内整合语言输入和输出,使学生能够从更广泛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到语言结构的意义和交际功能[4]。教师应提供符合时代要求且具有前瞻性的文本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信息处理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文本特有的特征,深入探究教材中的相关文本知识。教师可以整合材料,并借助语法书籍和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整体文本分析中感知意义连贯性,利用他们的认知和论证能力推导出文本中隐含的连贯关系和内在逻辑,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注重在主题语境中练习难句

根据《中国高考报告》[5],近年来高考题目设置中越来越重视思维方式。思维的加工性、可视化和规范化是评估思维方式的具体形式。教师应培养学生一系列可迁移的高阶思维能力,包括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新高考语法考查不仅仅局限于单独设计题型,而是融入深度语言运用中。语法考查的强度越来越大,难句频繁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与重新开发的考试题相结合,通过课外拓展阅读练习进行难句练习和语法填空题练习。

六、 结语

本研究对近年来高考语法填空题型的内容及考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该题型题目设置的特点和趋势。这些高考题目体现了教学大纲所倡导的以语言应用为导向的语法观,即“形式–意义–用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实际语法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即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的主题语境中感知和理解语法规则,从而实现语法知识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PAMLER 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

[2]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3(4):62-70.

[3]刘庆思,程蒙蒙. 关于高考英语科启用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的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3(11):1-5.

[4]肖超. 高考语法填空题的内容效度研究——以 2021—2023年新高考全国1卷为例[J]. 教育观察, 2024(8):24.

[5]徐尚昆,杨汝岱,郝保伟.中国高考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