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多方协作与调度优化
张帅
淄博市张店区昌熙城市更新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引言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深化,建筑工程项目在规模和复杂程度上均呈现显著提升态势。此类项目往往涉及多元主体,各参与方间的协作网络日趋复杂,客观上对项目进度管理工作形成了更高挑战。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进度管理的成效与项目成本控制、质量保障和效益实现紧密相关。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若进度管理出现偏差,可能引发工期延长、成本超支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可能衍生合同履约争议及质量安全隐患。由此可见,持续探索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多方协作机制与调度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多方协作与调度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流转存在滞后性:建筑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交互通道尚待完善,致使信息传递时效性不足。如设计单位的方案调整未能及时同步至施工环节,可能引发承包商按原设计施工,后续发现变更后需进行工序调整,对工程进度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若无法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与业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设计优化与决策推进。
信息传递存在损耗: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对信息的认知与表达存在差异,容易出现信息传递偏差或关键内容缺失的情况,进而影响各方对项目进度管理目标与要求的共识达成。例如,业主对项目品质及功能的需求在传递至承包商时,若因表述不够精准或理解存在分歧,可能导致施工成果与预期存在差距,需进行相应整改,对工程进度产生潜在影响。
1.2 责任划分模糊
职责界定存在优化空间:建筑工程项目中,各参与方的职责边界仍有细化空间,部分工作领域存在职责重叠与衔接盲区。以工程质量管控为例,设计、施工与监理单位在质量问题处置环节的权责划分尚待明确,当出现质量隐患时,各方协同解决的流程与责任归属易产生分歧,可能导致问题处理周期延长,进而影响项目推进节奏。在进度管理的具体实践中,诸如进度计划编制、动态调整及过程监控等环节,各主体的协同分工也有待进一步明晰,以便提升工作效能。
合同条款有待进一步完善:合同作为规范各方权责的重要载体,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部分条款内容仍需细化。尤其是涉及进度管理相关条款,如工期延误的责任认定标准与补偿机制,在部分合同文本中表述较为笼统,使得责任追溯与赔偿判定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履约争议,对项目进度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合同中关于信息交互机制、资源统筹调配等方面的约定也需进一步补充完善,以更好地支撑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
2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多方协作与调度优化策略
2.1 构建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
明晰职责分配:项目启动前,建议通过合同、协议等文件,对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在进度管理中的权责进行界定。编制详尽的职责分工细则,细化各方在进度规划、执行、监测及调整等环节的具体任务与要求。例如,设计单位可着重保障设计图纸与技术资料的准确性,及时跟进设计变更事项;承包商以进度计划为指引推进施工,兼顾质量与进度;监理单位则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对施工进度中的问题予以及时关注与协调。通过明确各方职责,有助于减少因权责不明引发的工作衔接问题,进而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构建协同沟通体系:可尝试搭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沟通架构,定期组织项目进度协调会议,促进各方对项目进展的信息互通,共同探讨并解决进度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会议中,鼓励各方充分交流工作进展、反馈困难与建议,以集体智慧推动问题解决。同时,搭建日常沟通渠道,如工作群组、邮件往来等,便于及时交换信息。此外,引入信息共享平台不失为一个有效举措,借助项目管理软件,将设计图纸、施工进度、物资供应等信息整合上传,实现多方信息的实时共享与高效利用,从而提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2.2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协作与调度水平
探索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尝试采用诸如 PrimaveraP6、MicrosoftProject 等专业项目管理软件,或许能够为项目进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这类软件有助于项目管理者构建较为详尽的进度规划框架,探索资源分配与优化的可能性,并且对项目进度实施持续跟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识别和处理潜在的进度问题。举例而言,软件生成的甘特图能够较为直观地呈现项目进度计划,使关键路径和里程碑节点更易于把握。同时,借助软件的资源管理功能,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资源调配进行适当调整,或许能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的设想:考虑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此促进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作业。该平台旨在整合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环节的各类信息,涵盖设计图纸、施工进度、质量检测报告、材料采购等多方面内容。各方通过平台实现信息的上传与下载,进而开展线上交流与协作。例如,设计单位将设计变更信息及时上传至平台后,承包商和监理单位有望迅速获取并进行相应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有望打破信息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沟通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各方之间的协作进程。
挖掘 BIM 技术的应用潜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凭借其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等特性,在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领域存在较大的应用空间。借助 BIM 技术构建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 4D(3D 模型 + 时间)进度模拟,能够以较为直观的形式展示项目进度规划与施工流程。在施工前期,利用 BIM 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或许可以对施工顺序和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提前预判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进度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将实际施工进度与 BIM 模型中的进度计划进行比对,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进度偏差,便可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此外,BIM 技术还具备促进各方协同作业的能力,有可能提升整体协作效能。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多方协作与调度优化,对项目按期交付具有重要意义。若尝试构建更为科学的组织协调架构,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协作与调度工作,并探索更契合项目特性的调度方法,或许能够改善上述状况,提升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效率与资源调配质量,助力项目进度目标的顺利推进。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可结合项目自身特点,灵活运用这些优化思路,持续优化项目进度管理体系,逐步增强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展望未来,伴随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与项目管理理论的日益成熟,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领域的多方协作与调度优化或将迎来更多值得期待的探索方向与创新可能。
参考文献
[1] 吴斌斌 .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探讨 [J]. 房地产世界 ,2023,(19):79-81.
[2] 蔡兴剑 .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协同管理研究 [J]. 江苏建材 ,2025,(02):146-147.
[3] 梁冰 .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方案设计 [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5,(09):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