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公共管理角度看税收遵从影响因素及对策

作者

林梓冰

武汉科技大学 邮编:515500

摘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格局下,税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支柱,其遵从状况深刻影响着公共财政的稳健运行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税收遵从不仅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直接体现,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公共管理效能与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税收征管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从新兴经济业态的蓬勃兴起到纳税人意识的逐步觉醒与多元化,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就使得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愈发错综复杂。

关键词:公共管理;税收遵从;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在现代公共管理体系中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有效征收依赖于纳税人的高度遵从,税收遵从不仅关系到政府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更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治理水平和法治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税收遵从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从公共管理视角深入研究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并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税收遵从的理论基础

(一)税收遵从的概念界定

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实申报纳税、按时缴纳税款以及准确提供相关税务信息的行为,它涵盖了自愿性遵从和强制性遵从两个层面。自愿性遵从源于纳税人对税收合法性和公平性的认可以及自身纳税意识和道德约束;强制性遵从则是基于税务机关的征管权力和法律威慑。同时与税收遵从相关的概念如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合法框架内对纳税事务的合理安排以降低税负。

(二)相关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纳税人是理性经济人,在税收决策中会权衡遵从成本与收益,这为理解纳税人的行为动机提供了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结果为导向、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税收公平理论则指出,税负的公平分配是影响纳税人遵从意愿的关键因素,包括横向公平(相同经济状况的纳税人税负相同)和纵向公平(不同经济状况的纳税人税负合理差异),公平的税制有助于提升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认可度和遵从度[1]。

二、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税收制度因素

税收制度复杂,包含众多法规、政策和税率结构,纳税人难理解执行,增加遵从成本,易误报。税收负担影响纳税人经济利益,过高税负减少可支配收入,可能引发避税动机。行业、地区税负差异缺乏合理依据,影响税负公平性,传统制造业税负重,新兴行业税负轻,可能导致遵从意愿下降,甚至采取不合规手段减税负。

(二)税收征管因素

税务机关征管信息化水平影响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系统落后导致监控难,影响税收遵从。征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关键,不足则效率低,增加税收风险。征管执法的严格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对纳税人行为有威慑和引导作用,执法不严导致遵从度下降,公正透明执法则增强纳税人信任,提高遵从度。

(三)纳税服务因素

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能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意愿。税务部门通过全面咨询服务、多元化办税渠道,如“一网通办”平台,提高办税效率。税收宣传与教育方面,采用新媒体和分类教育策略,如针对新办企业的“税务入门套餐”培训,增强纳税人意识和遵从能力[3]。

(四)社会纳税环境因素

社会信用体系融入税收信用,通过跨部门合作,对诚信纳税者实施激励,对失信者实行惩戒。如某企业因拖欠税款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贷款和商业机会,从而改善纳税行为。社会文化和舆论对纳税行为有深远影响,诚信和法治文化促进自觉遵税,媒体宣传正面典型和税收重要性,营造良好纳税氛围,提升公众遵从意识。

三、提高税收遵从度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税收制度设计

简化税制,合并税种,减少税率级差,优化税收流程,提升透明度和可操作性,降低遵从成本。确保税负公平,建立评估体系,考虑纳税人情况,合理定税负,管理优惠政策,定期评估调整,促产业均衡,提高税负公平认可度,增强税收遵从。

(二)提升税收征管效能

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建立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征管效率。完善税收执法制度,明确标准程序,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监督,形成法律威慑,促进税收遵从。

(三)完善纳税服务体系

1. 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拓展纳税服务内容,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为纳税人提供定制化的税收政策解读和纳税筹划建议,帮助纳税人合理降低税负。同时优化办税服务厅的环境和设施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另外还要建立纳税人需求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改进服务,例如设立纳税人意见箱、开展网上满意度调查等,根据反馈结果对服务流程和内容进行优化,提升纳税人的办税体验和满意度,进而提高税收遵从度。

2. 创新税收宣传教育方式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多样化的税收宣传活动。制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税收宣传短视频、动画等,通过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渠道广泛传播。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税收教育活动,如举办网络直播讲座、开设实体纳税人学堂等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与知名网络教育平台合作来推出系列税收知识在线课程,供纳税人免费学习,提高纳税人的税收知识水平和遵从能力。

(四)营造良好社会纳税环境

1.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进一步完善税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纳税人的税收信用状况,并且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与协作来建立跨部门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将税收信用与企业和个人的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紧密挂钩,如在企业注册登记、资质审批、个人就业、购房购车等方面参考税收信用情况,例如建立税收信用 “红黑名单” 制度,对诚信纳税的 “红名单” 企业和个人在各方面给予优先待遇,对失信的 “黑名单” 主体进行全方位限制,形成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的社会信用格局,激励纳税人提高税收遵从度[5]。

2. 培育纳税文化

加强税收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和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将税收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同时开展税收文化活动,如举办税收文化展览、税收征文比赛等来弘扬诚信纳税的文化理念,例如在学校开展税收知识普及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税务博物馆、开展税收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纳税观念,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纳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促进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收法规。

结语:

税收遵从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税收制度、征管、纳税服务、社会纳税环境以及纳税人个体等因素相互交织并且相互影响。通过优化税收制度设计、提升征管效能、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社会纳税环境以及加强纳税人教育与引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税收遵从度。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促进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公共管理角度下的税收社会化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

[2]曹露菲.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税务管理优化路径探索[J].市场瞭望,2024,(21):160-162.

[3]于魏华.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现代化税收体系建设——评《税收与现代国家治理》[J].当代财经,2024,(10):2+165.

[4]张晓彤.公共管理视角下电商税收问题及改善策略[J].中国储运,2024,(08):120-121.

[5]付昊.创新公共管理机制以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研究[J].商讯,2024,(1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