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印刷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与策略
庄觉哉
云南岭东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邮编:675000
摘要:数字化浪潮正深刻重塑各行业格局,传统印刷企业亦置身其中。本研究深入剖析数字化转型给传统印刷企业运营管理在生产流程、营销模式、管理决策等方面带来的变革影响,探讨诸如智能化生产、精准化营销、数据驱动决策等积极效应,以及面临的技术安全、人才短缺、资金投入等挑战。进而提出传统印刷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包括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合理规划资金与资源等,旨在助力传统印刷企业在数字化时代把握机遇,实现运营管理的优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传统印刷企业;运营管理;策略
引言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各个行业的格局。印刷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挑战与机遇。在印刷行业,数字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个环节,从印前设计到印刷生产,再到印后加工与产品交付。传统印刷企业长期依赖于传统工艺与管理模式,在数字化浪潮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传统印刷企业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市场拓展等诸多益处;另一方面,企业也需应对技术更新换代快、数据安全风险、人才结构调整等问题。深入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印刷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传统印刷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印刷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
(一)生产流程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在印刷生产流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印刷生产流程涉及多个复杂环节且人工干预较多,易出现误差与效率低下问题。如今,数字化印前系统可实现设计文件的快速处理与精准校对,大幅缩短准备时间。在印刷环节,数字印刷设备能够根据不同订单需求进行个性化、小批量生产,无需像传统胶印那样依赖大规模制版,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生产周期。印后加工环节,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可依据预设程序对印刷品进行精确裁切、装订等操作,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与质量稳定性。例如,一些先进的数字印刷机可直接接收电子文件并快速输出高质量印刷品,减少了中间环节的物料损耗与时间浪费,使生产流程更加灵活高效,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
(二)营销模式的转变
数字化转型促使传统印刷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以往,印刷企业主要通过线下渠道推广业务,如参加展会、拜访客户等,营销范围有限且成本较高。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全方位营销。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展示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特色、成功案例等,吸引潜在客户。利用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提高企业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增加曝光度。同时,大数据分析可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根据其浏览习惯、消费偏好等推送个性化的营销信息,提高营销效果与转化率。例如,企业可针对特定行业的潜在客户推送与之相关的印刷解决方案,如为教育行业客户推荐教材、教辅印刷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宣传册、包装印刷等定制化方案,从而实现精准营销,拓展市场份额。
(三)管理决策的优化
数字化转型为传统印刷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支持与更科学的分析工具。传统管理决策往往依赖于经验与有限的数据样本,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局限性。而在数字化环境下,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如生产数据、销售数据、客户反馈数据等得以实时采集与整合。通过数据分析软件与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者能够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与趋势,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客户需求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例如,分析销售数据可了解不同产品的销售趋势与市场占有率,从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与生产计划;分析客户反馈数据可发现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基于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能够使企业更加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降低决策风险,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与竞争力。
二、传统印刷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一)技术创新与合作
传统印刷企业应积极投入技术创新,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首先,加大对数字化印刷设备与软件的引进与研发投入,如购置先进的数字印刷机、色彩管理系统、自动化工作流程软件等,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生产能力。其次,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数字化技术供应商的合作。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可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试点,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与技术供应商合作可确保企业及时获得技术支持与更新服务,快速解决技术难题。例如,企业可与某高校印刷专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共同研究新型印刷材料与数字化印刷工艺,同时与知名的印刷设备制造商合作,定制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数字化生产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与合作提升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二)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传统印刷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企业内部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数字化培训,根据员工岗位需求与技能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针对生产岗位员工,开展数字化设备操作与维护培训;针对营销岗位员工,进行数字营销技能培训;针对管理岗位员工,提升数据分析与数字化管理能力培训等。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数字化专业人才,如数据分析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数字营销专家等。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理念与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例如,企业可招聘具有丰富数据分析经验的数据分析师,通过对企业运营数据的深入分析,为企业的生产、营销与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与优化建议,同时引进数字营销专家,制定并实施企业的数字化营销策略,提升企业在数字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资金规划与资源整合
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印刷企业需合理规划资金与整合资源。在资金规划方面,企业要制定详细的数字化转型预算,明确各项数字化项目的资金需求,如设备采购、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费用,并合理安排资金来源,可通过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政府扶持资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要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盲目投资与浪费。在资源整合方面,企业要整合内部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例如,将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等的数据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企业资源管理平台,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效率。此外,企业还可整合外部资源,如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数字化合作联盟,共同开展数字化项目,共享数字化成果,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三、总结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传统印刷企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其运营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在生产流程上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变革,营销模式向精准化、网络化转变,管理决策也更加数据驱动与科学合理。为应对数字化转型,传统印刷企业应积极采取技术创新与合作、人才培养与引进、资金规划与资源整合等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传统印刷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创传统印刷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下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黄真.从传统印刷到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之路[J].印刷技术,2023,(04):8-11.
[2]王廷婷.行业热词4疫情下印刷数字化转型提速[J].印刷技术,2023,(01):4.
[3]丘会勇.传统印刷设备的数字化之辩[J].印刷工业,2022,(04):21-25+32.
作者简介;庄觉哉 ,1987年5月生,男,汉族,广东省深圳市人,专科 ,研究方向:包装印刷。
(一)建立基于BIM技术的风控系统
围绕BIM技术的投标风险控制系统,可以主要分为信息存储、业务操作和具体应用三个层面,各层既独立工作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各层所使用的关键数据都是经过防火墙筛选,并在安全软件保护下层层传递的,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交互性。
其中,信息存储层主要是用于收集并储存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比如安全数据、软件数据、业务数据,赫然模型对BIM技术的指令。业务操作层主要是对以上数据进行基于一定逻辑、规则的处理、分类,最终形成BIM数据集成共享中心。具体应用层则是将所有信息映射为施工模拟、计量计价、碰撞检查等服务。而这些服务是依托BIM4D、5D软件的,能提高业主、投标企业、评标专家的合作顺畅度[3]。
(二)划分围绕投标工作的系统模块
有了投标风控的基本系统框架之后,要围绕控制投标成本,提高投标中标率,实现理想的项目利润,划分系统工作模块。总体上来看,这些模块可以有信息采集与导入,投标策划和投标成本预测。
其中,信息采集主要是利用express语言,将系统中信息储存层的两大类数据进行解析,形成BIM模型,构建信息表格、项目信息表格。有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投标策划。比如,利用BIM平台获取项目特征、概况等信息,了解项目所在地市场的人力、主材、机械等价格数据,综合本企业相关项目建设、管理经验等实际情况。再利用BIM的可视化和模拟功能,将这些信息导入到投标结构类、管理类、技术类、经济类风险模型中进行比较。分析本企业中标该项目的概率,估算中标后项目利润,探讨项目建设难点的解决方式,从而确定企业是否参与本项目投标活动。
而投标成本预测模块,主要是应用BIM协同平台,调取数据库中的集成信息,对项目成本进行精准核算。并完成投标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的对比,判断投标成本是否在可控范围内,由于项目建设规模、周期、程序和材料等使用带来的风险是否处在合理阈值区间。实际操作时,投标企业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本企业选择的投标策略和类似房建项目的成本管理模式,调取工程信息、企业信息、材料信息、计量工具在内的结构化数据,以及施工定额、材料价格在内的非结构化数据,先计算得出本次投标工作的成本。再利用已调取的数据,结合项目各模型的专业碰撞检查结果,再次核对工程量清单。尤其是明确项目可能增加的变更,或施工技术难点。在计算软件中导入企业投标策略和利润率浮动值,设置低于企业内部材料、人工定额的数值,形成综合单价。核对过的工程量和综合单价,即为本企业本次投标的目标成本。之后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配置项目资源,更精确的统计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再选取项目所在地政府公布的市场建筑资源实际价格,计算工程建设实际成本。将该成本与投标成本、目标成本进行“三算”对比,最终确认投标价格是否具有落地可能性[4]。
(三)采集并应用各类相关工作数据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明确,将BIM技术应用在房建工程投标工作中,本质是合理采集、处理和呈现各类与投标策略选择,投标价格计算有关的数据。所以在划分了投标风控系统、模块后,还应当动态采集并使用服务于系统各层工作的数据。
有条件的建筑企业也可以单独设置“信息员”这一岗位,由其负责动态收集建筑材料、人工工种、机械价格等数据,将这些数据统一汇总至BIM数据库,形成BIM集成中心。在开展投标工作时,信息员配合投标专业人员调取集成中心实体构件等信息,进行不同阶段的投标等成本预测分析。或者,企业可以向有关部门开放数据中心使用权限,这样,采购部门可以按照项目投标需求在线查询人、机的价格信息,再将结果汇总至投标部门。业务部门则可以提交标准格式的合同条款,为投标工作提供参考。当然,企业也可以选择将实时更新的BIM模型信息经过筛选之后,对外发布,汇总进政府的相关数据平台上。既更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也充实外部信息,并带动其他建筑企业共享工程指标指数等数据,使招标价制定的参考依据有更广范围、有大价值。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与建筑建造行业的深层次交融,有效提升了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速度,也有效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为更好调动建筑施工企业参建积极性,促进本行业良性竞争、健康发展,相关企业要将BIM技术深入应用在投标工作之中。既强化清单工程量复核,又合理选择投标策略,并通过控制投标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防范投标工作风险,兼顾中标率和项目利润率。另外,为提高该项技术的应用成效,企业需要加大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系统,丰富系统应用功能模块,有针对性解决本企业既往应用BIM技术参与项目投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麦尔珊. BIM技术在房建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2022,7(13):145-147.
[2] 刘晓霞. BIM技术在房建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2023(10):86-89.
[3] 陈红杰,李高锋,郭红军,等. 面向招投标阶段的BIM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J]. 价值工程,2024,43(30):94-97.
[4] 蔡晓明. 基于房地产项目的BIM技术与招投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 四川建材,2023,49(11):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