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型防洪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

赵玉斌

酒泉市北大河水库河道运行维护站 735000

摘要:洪水频发给人类生活与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传统防洪材料短板尽显,研发新型防洪材料迫在眉睫。本文深入剖析新型防洪材料,阐述其诞生背景、独特优势及防洪工作原理。探讨其在水利工程与城市防洪中的应用实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新型防洪材料性能卓越,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防洪事业带来变革,提升整体防洪能力,有效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态稳定。

关键词:新型防洪材料;研发;应用前景;防洪能力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不断加剧,极端天气愈发肆虐。暴雨、飓风等强对流天气增多,致使洪水的发生愈发频繁,强度也远超以往。内陆地区,短时间的强降雨就能让河流水位迅猛蹿升;沿海地带,风暴潮裹挟着巨浪汹涌袭来。所到之处,无数房屋在洪水中轰然倒塌,大片农田被浑浊的洪水吞噬,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千疮百孔。这不仅使人们积攒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更严重威胁着生命安全,极大地阻碍经济社会前行的步伐。而传统的沙袋、普通混凝土等防洪材料,面对这般复杂凶猛的洪水,短板尽显,难以招架。因此,研发新型防洪材料已是燃眉之急,对防洪减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2. 新型防洪材料的技术原理与特性

2.1 不同类型新型防洪材料的技术原理

从物理结构层面,以蜂窝状结构的新型防洪材料为例,其灵感源于蜂巢的力学稳定性。这种材料内部由众多六边形或类似形状的空腔规则排列构成,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比强度。在面对洪水冲击时,均匀分布的空腔能够有效分散压力,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材料损坏。同时,其独特结构也为材料赋予了一定的缓冲吸能特性,洪水的冲击力在经过多层空腔的逐级缓冲后被大幅削弱,从而保障了防洪设施的安全[1]。

在化学原理方面,智能水凝胶防洪材料是典型代表。这类材料由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构成,分子链上含有大量亲水性基团。在正常环境下,水凝胶呈固态且结构稳定;一旦接触到洪水,水分子会迅速与亲水性基团结合,引发分子链的溶胀反应,使材料体积快速膨胀数倍甚至数十倍。这种膨胀能够填充堤坝的缝隙、孔洞,起到即时封堵的作用,有效阻止洪水渗透,从化学层面实现了高效的防洪功能。

2.2 新型防洪材料的突出特性

在力学性能上,许多新型防洪材料展现出卓越的强度与韧性。例如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其强度是钢丝的5 - 6倍,而密度仅为钢丝的1/5。将芳纶纤维与基体材料复合后,制成的板材或管材等可用于建造防洪堤、防洪墙等关键设施。它们不仅能承受洪水的巨大冲击力,还能在长期的水流冲刷下保持结构完整,不会轻易出现裂缝、断裂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防洪设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从化学性能来看,一些新型材料具有超强的耐腐蚀性。比如聚四氟乙烯涂层材料,其化学稳定性极强,几乎不与任何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当应用于防洪设施表面时,能有效抵御洪水携带的各种酸碱物质、微生物以及工业污染物的侵蚀,防止设施因化学腐蚀而损坏,从而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稳定发挥防洪作用。

2.3 材料特性与防洪功能的关联性

材料的高强度特性是防洪的基础保障。堤坝、防洪闸等设施在洪水来临时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和冲击力,只有具备高强度的材料才能确保这些设施不被冲垮。以高强度混凝土为例,其抗压强度高,能够支撑起庞大的坝体结构,抵御洪水的侧压力,维持堤坝的稳定性,防止洪水漫溢造成灾害。

材料的高密封性则直接关系到防渗漏效果。像丁基橡胶止水带,它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伸缩缝、施工缝处。在这些部位,由于温度变化、地基沉降等因素,结构容易出现缝隙,丁基橡胶止水带能够紧密贴合缝隙两侧,阻止洪水渗入,避免因渗漏引发管涌、流土等险情,保障防洪设施的安全运行,从根本上维护防洪体系的有效性[2]。

3.新型防洪材料的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

3.1 各类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在水库大坝建设中,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发挥着关键作用。大坝坝体需长期承受巨大水压与渗透力,传统材料耐久性欠佳。新型土工膜以其极低的渗透系数,能有效阻隔库水渗漏,保障坝体稳定。例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化学稳定性强,耐酸碱腐蚀,即便在复杂水质环境下也能长期服役,减少因渗漏引发的坝体塌陷、管涌等风险。同时,新型纤维增强混凝土用于大坝表面防护,增强抗冲刷能力,抵御水流长期侵蚀,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在河道整治工程里,生态型防洪材料成为新宠。传统硬质护岸材料破坏河道生态,新型生态混凝土则具有多孔结构,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空间,促进水体自净。其内部孔隙可填充土壤与植物种子,使植物扎根生长,根系加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削弱洪水对河岸的冲击力,实现防洪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2 城市防洪体系中的应用

在城市防洪墙构建方面,新型复合材料崭露头角。传统防洪墙多为砖石或混凝土结构,重量大、施工周期长。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洪墙,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防洪墙,质量轻、强度高,安装便捷,能快速部署应对突发洪水。其耐腐蚀性强,在城市复杂环境中不易受侵蚀,可有效阻挡洪水侵袭城区,保护城市基础设施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FRP材料可设计性强,能根据城市景观需求进行造型设计,与城市环境相融合[3]。

城市地下空间防洪同样离不开新型材料。地下停车场、地铁等易受洪水倒灌威胁,新型密封材料用于出入口防水至关重要。遇水膨胀止水胶条,在接触水分后迅速膨胀,填充缝隙,形成可靠防水屏障,阻止洪水涌入地下空间。同时,新型排水材料如高效透水铺装材料,能加快地表积水下渗,减少路面积水,降低地下空间进水风险,保障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运行。

3.3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从性能提升角度,新型防洪材料将朝着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未来材料不仅具备高强度、高防水性,还将融合自监测、自修复、智能调控等功能。例如,内置传感器的智能防洪材料,能实时监测应力、应变、水位、水压等参数,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反馈至管理系统,实现对防洪设施运行状态的精准掌控。一旦材料出现损伤,自修复机制启动,自动愈合裂缝,维持防洪功能。当洪水来临时,智能材料可根据实时水情自动调整自身结构与性能,增强防洪效果。

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绿色环保将成为新型防洪材料研发的重要方向。研发可降解、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利用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作为原材料生产防洪材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注重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采用绿色制造工艺,推动新型防洪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也能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4. 结语

本文对新型防洪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进行了系统探讨。从传统材料的局限出发,阐述新型材料的技术原理、特性,以及在水利工程、城市防洪中的应用,展望其多功能集成、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新型防洪材料能有效提升防洪能力,降低洪灾损失。未来,需深化研发,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材料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完善标准规范,使新型防洪材料在防洪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守护生命财产与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史永红,王有福,李小芬.新型防汛材料化纤笼在防洪工程抢险中的运用[J].治黄科技信息,1998(3):10-11.

[2]扎西卓玛,刘思齐.新型移动式防洪墙在防洪工程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8,39(1):47-49.

[3]康松.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5(1):06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