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气流地震的原理以及如何消灭气流地震

作者

周强

沈阳工业大学创新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15

摘要:我在《地震的奥秘及准确预报》已经谈到地震有三种形式:洋流地震,气流地震,火山地震!而我国主要是气流地震,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气流地震的发生原理以及如何准确预报气流地震和消除气流地震的发生!气流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二股以上气流交汇,当出现边界层脱离的时候,就会出现窝街现象,当窝街交替脱落频率接近大地声波频率,就会形成驻波共振,从而引起气流地震!所以气像卫星观察到气流窝街现象或者旋转现象,就要及时测量气流窝街交替脱落频率,当这个频率接近二十赫兹以下,就要及时发射降雨弹把气流变成雨雪降落下来,从而避免气流地震的发生!

关键词:气流地震,涡街,气象卫星,地震云,人工降雨

1.气流地震的原理

我在《地震的奥秘及准确预报》一文中已经谈过,地震是一种共振现象,而气流地震是气流和大地发生的共振现象!

那么气流是如何引起气流地震呢?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谈谈涡街和涡振!

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常流体绕过某些物体时,物体两侧会周期性地脱落出旋转方向相反、并排列成有规则的双列线涡。开始时,这两列线涡分别保持自身的运动前进,接着它们互相干扰,互相吸引,而且干扰越来越大,形成非线性的所谓涡街。如图1:

流体绕流高大烟囱、高层建筑、电线、油管道和换热器的管束时都会产生涡街现象。

其实流体不光绕流圆柱体时会产生卡门涡街,而事实上,二股以上流体只要发生边界层脱离,都可能出现涡街现象!

如果涡街的交替脱落频率与物体的声学振动频率相重合,还会出现共振。

我在地震的文章里一直强调,气流地震的三个条件:

1).一定要充足的气流(我们以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地震为例,土耳其就处在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因为水汽气流就是巨能,给地震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2).必须要有二股或二股以上的交汇气流(比如土耳其就要印度洋暖湿气流和南下的冷空气)

3).交汇处气流达到平衡的气流振动频率接近大地的声波振动频率!

这三个条件满足就会有地震发生,如果气流充足,就会有大地震发生!

1)和3)比较好理解,那么我们主要分析一下2)的情况!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二股以上气流呢?

我们在上面谈涡街的时候,就知道当二股以上气流发生边界层脱离,也会出现涡街现象,也就是当二股气流(比如暖湿气流和冷空气气流)出现了边界层脱离,那么二股气流就会出现涡街现象!

图2:二股交汇气流出现的涡街现象 图3:二股交汇气流出现的旋转现象 图1:二股流体出现涡街现象

当这二股气流出现涡街现象,就会有交替脱落的频率,也就是二股气流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而当这个振动频率跟大地的声波振动频率一致时,就会引起气流和大地的驻波共振,也就是地震,而驻波的波腹就是地震中心!这就是气流地震的原理!

当二股以上气流交汇出现旋转时,还会形成旋转式气流地震!

2.地震的能量和气流地震的能量计算

知道了气流地震的原理,相信也就知道了共振的能量来自何处(二股气流所带的水汽巨能)。实际上,大地受到外载的激励发生振动,这个过程中,外界始终在向大地输入能量,这部分能量一部分通过变形转化为应变能,另一部分通过振动的形式耗散掉。大地能够存储的应变能是有限的,当大地无法再存储的时候,就是大地发生破坏的时候(地震发生)。所以,发生共振时,大地振动幅度越来越大,变形越来越大,存储的变形能也越来越大,终于承受不住,发生破坏(大地地震)。

所以,共振过程是积累能量的过程,积累的能量来自于外界(二股气流)的输入。当破坏发生的时候,大地存储的能量通过断裂和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当地震发生时,以地震震级来计算地震的能量:

E=10^4.8×10^(1.5M)焦耳

其中M为地震级数。

4级地震,能量 63.1 GJ

5级地震,能量 2.0 TJ

6级地震,能量 63.1 TJ

。。。。。。。

以此类推计算

因为气流地震是由气流的能量转化而来,每次气流地震过后,气流的能量转化为地震能量后快速降温而形成降雨或降雪,这也是大的气流地震过后都会有大暴雨或大暴雪的原因,所以气流地震也可以通过地表降水量(降雨或降雪)简接计算!

比如土耳其地震7.8级(2023年2月6日发生双震)

E=10^4.8×10^(1.5X7.8)焦耳=10^16.5J

我们还是按土耳其地震来计算, 土耳其面积有783600平方公里(7.836X10^11m^2),假设这次土耳其下了10毫米降雨,水的密度按10^3kg/m^3来计算,我们按温度变化来计算,如果空中水汽变成液体(雨)或固体(雪)温差五度(当然有可能更高)计算,水的热容比是4200J/kg.t,那么水汽所释放能量:

7.836X10^11X10X10^(-3)X10^3X5X4.2X10^3=1.65X10^17J

这和我们上面土耳其地震计算比较接近E=10^4.8×10^(1.5X7.8)焦耳=10^16.5J

因为水汽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地震能,只有一部分水汽能转化地震能!这也是水汽巨能远远大于地震能的原因!

因为气流地震是由气流产生,地震过后,气流因为失去能量而降落为雨或雪,那么其他地方的气流就会补充进来,这补充的进来的气流有可能再次出现涡街现象,一旦交汇气流的脱落频率再次跟大地声波振动频率接近,又会再次发生地震,这也是很多地方大震过后,还会发生余震的原因,甚至出现双震都有可能!

3.我国的气流地震

气流地震一般都发生在地壳,所以一般都是浅源性地震居多!而我国一般是气流引起的地震占多数!所以对于我国的地震监测应该以气流地震为主,也就是在各个受风带(地震带)以及受风口(包括对旋转气流)进行监控。

中国7.5级以上地震 (自1650年后) 共37次,而暖湿气流和寒流几乎包揽32次大地震,特别是7,8二月暖湿气流最激烈(注:这也是台风最激烈的季节,台风也是气流共振的表现(也是释放能量的一种现象),而且比大地震更频繁,大地震必须二股以上气流发生涡街时和大地发生共振才会产生,而台风不需要)的二个月有14次大地震,这二个月几乎占到大地震的40%。如下图:

暖湿气流占优势的地震(5,6,7,8,9月,6月开始随气流增强而增多,九月逐渐随暖湿气流减弱而减少。

4.为什么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发生的地震多?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分界线,还是地质分界线,恰巧又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我国除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外,还有800、200毫米两条等降水量线,如果说气流共振触发地震的话,为什么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地震发生的不是更多呢?

其实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发生的地震多,是因为这条线是冷热二股气流交汇最平衡的原因,也就是在这条线上冷热气流交汇最频繁时间最长,相对来说比其他降水线引发的机会更多!其实在这条线上的地质地貌都是二股气流交汇所形成,详情可以参看我的《分析现在地球地貌的如何形成探索板块的奥秘》。如果这条线上有地震发生,很可能这条线都会有震感发生,因为这条线上的冷热二股气流都有可能出现边界层脱离现象,也就容易出现涡街现象,很容易发生跟大地共振现象!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陕西省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最初的震动十分强烈,,主震后,震区还发生了十几次余震,其中许多超过5级。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他们都是处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胡焕庸线)一条线上附近的地方(冷热空气交汇线附近的地方)

5.地震云

气流地震自然有地震云,那么地震云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上面已经论述过,气流地震是由二股以上气流在边界层脱离时就会形成涡街现象,我们暂且称这种云为涡街云,只有当涡街气流的脱落频率跟大地声波频率发生驻波共振而引发地震,这时的涡街云才可以称为地震云!所以研究地震云其实就是研究涡街云,只有出现涡街云,才有可能出现地震!

涡街云的各种形状:

当然出现涡街云不见得就会出现地震,只有当涡街的交替气流脱落的频率跟大地的声波振动频率一致时,就会引起气流和大地的驻波共振,这时的涡街云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震云!当然二股气流如果出现边界旋转,也会出现地震,比如土耳其地震

6.地震的测量和预防

1)通过气象卫星观察气流交汇,特别是出现涡街云和旋转云要及时做好预警观察

2)通过气象卫星(增加功能)检测气流的频率,特别是涡街云的气流交汇的脱落频率,一旦接近二十赫兹以下或者跟大地声波频率接近就要做好地震预警

3)因为是气流地震,就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把气流通过雨雪降落下来,没有了气流,气流地震自然就形成不了。

Abstract: In my previous work, The Mystery of Earthquakes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I discussed three forms of earthquakes: ocean current earthquakes, airflow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arthquakes. In China, airflow earthquakes are the predominant typ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s of airflow earthquakes, how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m, and methods to eliminate their occurrence. The root cause of airflow earthquakes lies in the convergence of two or more air currents. When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occurs, a vortex street phenomenon emerges. If the alternating shedding frequency of the vortex street approaches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Earth's acoustic waves, standing wave resonance can be triggered, leading to airflow earthquakes. Therefore, whe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observe vortex street phenomena or rotational patterns in air currents, it is crucial to immediately measure the alternating shedding frequency of the vortex street. If this frequency approaches 20 Hz or below, precipitation-inducing rockets should be launched to convert the air currents into rain or snow, thereby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airflow earthquakes.

Keywords: airflow earthquakes, vortex street,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earthquake clouds,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参考文献:

周强,《地震的奥秘及准确预报》,2014年第02期《科技与创新》期刊第148-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