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融合公务员培训模块的探索

作者

王斌

白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吉林省,白城市137000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探索将公务员培训模块融入高校党建的新路径,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发现,融合公务员培训模块能够有效丰富高校党建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 高校党建;大学生就业;公务员培训模块;综合素质;就业能力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广泛普及,高校党建和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其重要性,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党建在组织结构和活动内容上已有一定的积累与成效,但仍旧面临诸多挑战,如活动缺乏多样性、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偏差等[1]同时,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日趋严峻,普遍面临着就业难、就业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产生影响,也对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隐患[1][2]

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结合显得尤为迫切。党建工作可以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同时就业工作也能促进党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2]因此,探索如何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紧密结合,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创新探索。一方面,可以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使其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打造就业咨询平台,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3]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与创新党课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党性修养,还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3]

以高校党建为引领,可以创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体系[4]通过党建活动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5]

1.2 研究意义

借鉴公务员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公务员培训历来以严谨、系统、全面著称,其培训内容和方式都经过精心设计与实践检验。将这些经验和方法融入高校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提升自身素质,包括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力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6]。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融入公务员培训模块,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与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例如,公务员培训中的面试技巧、职业素养等内容,都可以为大学生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支持[6]。

这一举措还能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育质量和方式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融入公务员培训模块,可以培养出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6]。

通过公务员培训模块的融入,高校党建的内涵和形式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传统的党建工作往往注重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而在提升大学生实际能力方面略显不足。融入公务员培训模块后,党建工作可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强其实效性和吸引力[6]。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例如,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讲座,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公务员或职业培训师进行授课;还可以组织模拟面试、职业规划等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这些具体举措,可以确保融合公务员培训模块的高校党建工作取得实效[6]。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定性分析将主要用于对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结果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揭示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定量分析则将主要用于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出不同群体对于党建与就业问题的看法和差异。通过这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运用,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真实面貌,并为后续的改进策略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7][8][9]

二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2.1 高校党建现状

从组织架构的层面来看,高校党建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组织体系,这其中包括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各级组织,形成了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的组织架构[10]。这种体系的建立,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深入到活动内容方面,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党建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活动形式的单一性和内容的枯燥性。目前,很多高校的党建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开会、学习文件等形式上,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和参与度[11]。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高校党建需要转变思路,创新模式,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就业需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就业指导等方式,全面提升高校党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就业[11]。同时,高校党建还应积极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如公务员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将其融入党建工作中,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12]。

2.2 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加剧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许多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感到焦虑和迷茫。同时,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而新兴行业虽然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往往对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使得部分毕业生难以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从而导致整体就业率呈现下滑趋势[13][14]。

将公务员培训模块融入高校党建中,也可以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借鉴公务员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高校可以开展更加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丰富高校党建的内涵和形式,还可以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15]。

三 公务员培训模块与高校党建的融合探索

3.1 公务员培训模块的内容与特点

在公务员培训体系中,政治素质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政治素质培训,公务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党的宗旨和使命,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在工作中更好地践行党的理念和要求。

业务能力培训则是提升公务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这类培训通常包括专业知识更新、业务技能提升以及工作方法创新等内容。通过系统的业务能力培训,公务员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3.2 融合方式与实施路径

将公务员培训模块融入高校党建,不仅有助于丰富党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能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的融合方式与实施路径如下:

我们可以考虑将公务员培训模块中的关键内容,如政治素质培训和公文写作,有机地融入到高校党建课程体系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可以在党课中增加关于政治素质培养的内容,让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开设公文写作的选修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撰写规范、准确的公文,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无疑是有益的。

3.3 预期效果与影响

融合公务员培训模块于高校党建体系之中,预期将带来深远的效果与广泛的影响。首先,这一举措有望显著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通过接触和学习公务员培训中的政治素质课程,大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公务员培训模块的融入还将助力大学生业务能力的提升。公务员培训体系中的业务能力培训环节,通常涵盖了公共管理、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多个领域。将这些内容引入高校教育,不仅能够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四 融合公务员培训模块后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4.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与提升途径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关键要素。这些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成功融入职场、实现个人价值至关重要。

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石。为了夯实这一基础,高校应持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使大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例如,可以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亲身参与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从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高校党建在就业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高校党建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就业能力提升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高校党建不仅关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增强职业规划意识以及提升就业竞争力方面,高校党建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高校党建通过深入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在党建活动中,大学生接触到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这种思想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态度,还能够激发其内在的职业动力,增强职业规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3 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积极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这一过程中,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紧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政府部门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高校可以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和人才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使大学生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五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的紧密结合为出发点,系统探索了公务员培训模块在高校党建中的应用及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

融合公务员培训模块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公务员培训模块中的政治素质培训、业务能力培训以及综合素质提升等内容,与大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高度契合。通过引入这些培训内容,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进而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在探索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融合公务员培训模块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就实证研究而言,本研究采用的样本数量和涵盖的地域范围相对有限。由于时间、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限制,我们未能涵盖更广泛的调查对象,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在普遍性和推广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为了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未来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规模,涵盖更多不同类型的高校和地区,以更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

在融合方式和实施路径的探讨上,本研究虽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但这些建议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特别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等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未来,我们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对融合方式和实施路径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新强 高校基层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融合的路径研究 山西青年 2020

[2] 王倩玉 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协同发展的研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3] 孙昊 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工作融合的路径探索 华章 2022

[4] 尹春艳 以高校党建为引领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体系 2021 10.12294/j.issn.1673-0992.2021.07.802

[5] 姜利梅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融合路径 就业与保障 2024

[6] 乌尼日 全球经济转型视野下西部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探析——以广西高校女大学生就业为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0

[7] 吴燕 党建与毕业生工作的融合——以成都大学商学院为例 时代报告(学术版) 2021

[8] 程立军 创新高校校风建设路径探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CNKI:SUN:XXDJ.0.2013-06-037

[9] 杨红瑞 新时代下河北高校党建工作服务大学生就业路径初探 青年与社会 2019

[10] 余西亚 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新思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CNKI:SUN:SYNG.0.2015-03-041

[11] 马荟婷 浅析高校党建活动如何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0.3969/j.issn.1673-9795.2014.01.192

[12] 曾献功 地方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联动机制的探索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 10.3969/j.issn.1673-8772.2013.05.025

[13] 王莉芳 高校党建工作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端正作用初探 2019 10.12214/j.1672-3872.2019.30.035

[14] 沈劼 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机制探索 经贸实践 2017 CNKI:SUN:JMSA.0.2017-10-024

[15] 戴国星 论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一体两翼共赢模式构建 中外交流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