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危险废物信息收集中的应用
徐蓉
云南省煤矿精神病医院
摘要: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日益增多,其管理和处置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医院开展“信息化管理在危险废物信息收集中的应用”的工作情况,探讨了信息化管理在提升危险废物信息收集效率、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加强监管方面的作用。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医院实现了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链条信息追踪,有效降低了环境风险。信息采集是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精度。通过结合我国危险废物信息采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对其优势、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对我国危险废物信息采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物联网技术
危险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等特点,若不妥善处理,将会对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因素产生严重的污染,从而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而危险废物管理对于医院而言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和生态平衡。医院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化学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具有高度的危害性和复杂性。准确、全面的信息采集是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也是对危险废物进行后续运输、储存、处理和处置的科学依据。传统的危险废物信息采集方法是依靠手工录入和纸质等手段,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易出错、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收集不全、监管难度大等不足。因此,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成为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的关键。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一个高效、准确的信息采集系统,对医院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有很大的帮助。
一、信息化管理在危险废物信息收集中的优势
(一)提高数据收集效率
信息化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危险废物信息的快速收集、准确分析和有效监管,有助于医院降低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并推动医院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自动化手段,对危险废物的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进行实时采集。与人工记录相比,该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如在危险废物生产企业生产线上安装传感器或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产生收集环节安装传感系统,可以对危险废物产生量进行实时监控,不需要人工定时记录,就能自动将数据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1]。
(二)提升数据准确性
人工记录易产生笔误、漏报等错误,而通过数据校验和自动计算的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利用多源数据进行相互校验,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例如,在危险废物转运过程中,采用GPS定位技术,将其与运输车上的称重装置相结合,实现对运输路径及危险废物重量的自动记录,降低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三)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实现了各部门和企业间的有害废物信息的实时共享。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随时了解辖区内危险废物的发展情况,企业可以迅速得到上游和下游的有关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比如,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能够及时掌握产生企业的废物产生计划,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产能配置。
(四)便于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该信息系统可以深入分析收集到的大量危险废物数据,并从中挖掘出其中的规律与趋势。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图形形式呈现出来,为管理者及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例如,利用历史数据对危险废物产生趋势进行预测,提前规划处置设施的建设。
二、信息化管理在危险废物信息收集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构建了危险废物信息系统的专用平台。比如,欧盟《欧洲废料目录》将危险废物的类别、性质等信息集成在一起,使各成员国之间的信息共享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国家还建立了国家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转移联单,实现了对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的监测[2]。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危险废物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危险废物包装容器、运输车辆、贮存设施中加装智能标识,以达到对危险废物位置、状态、数量等信息的实时感知与传递。目前,部分先进企业已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危险废物仓库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对库存水平的实时监控,并对库存不足或过期库存进行预警。
(三)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
为方便危险废物相关人员随时随地记录和上报信息,开发了众多移动应用程序。利用手机 APP/手持终端机,产生企业员工可将危险废物的产生信息快速记录下来,并拍照上传/收集上传。通过应用程序,运输人员可以完成运输轨迹的记录和电子联单的填写,从而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和信息收集的及时性。
三、医院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情况
1. 信息化系统建设
医院建立了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了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运、处置等各个环节。通过该系统,医院能够实时记录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产生时间、处理情况等关键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全面覆盖和动态更新。
2. 智能化技术应用
医院引入了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传感器、手持终端机、智能监控设备等,对危险废物的贮存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这些设备能够自动采集医疗废物收集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预警。
3. 数据共享与对接
医院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上级环保部门、废物处置单位等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对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医院能够及时上传危险废物信息,接收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与废物处置单位进行高效的沟通和协作。
4. 二维码追溯
医院为每批危险废物生成了唯一的二维码,该二维码包含了废物的详细信息,如种类、数量、产生时间等。通过扫描二维码,医院能够快速追踪危险废物的流向和处理情况,实现了信息的全程可追溯。
四、信息化管理在危险废物信息收集中的应用效果
1. 提高信息收集效率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危险废物信息的收集效率。相比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信息化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和记录数据,减少了人为错误和漏报现象,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加强监管力度
通过信息化管理,医院能够实时监控危险废物的贮存和处置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环境风险。同时,监管部门也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对医院的危险废物管理进行远程监督和指导,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3. 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医院优化危险废物处理资源的配置。通过数据分析,医院能够准确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需求,合理安排废物处置单位的转运计划和处置能力,降低了处理成本和环境风险。
五、信息化管理在危险废物信息收集中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标准不统一
各企业、各区域乃至各国对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所采取的技术规范各不相同,造成了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信息共享难度大等问题。目前,我国对有害废物分类编码和数据格式等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给跨区域的协作带来了困难。
(二)数据安全风险
危险废物信息由于涉及企业/医疗机构的商业秘密以及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敏感信息,在其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数据泄漏、篡改等安全隐患。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使用,会使信息系统陷入瘫痪状态,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在一些企业/医疗机构中,也存在着数据保密意识不强、在数据储存、传输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网络覆盖率低、硬件设备老化等原因,部分偏远地区和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制约着其推广。比如,一些危险废物生产企业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导致网络信号不稳定,无法及时上传数据,无法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四)人员信息化素养不足
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牵涉很多人,其中有些人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系统。特别是部分老年员工,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信息收集工具及软体,因而难以实施信息化管理[3]。
六、应对信息化管理挑战的策略
(一)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危险废物信息管理》中的数据格式、接口规范和分类编码等方面的统一技术标准。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积极参与,保证标准的科学、实用。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促进各企业及各主管单位按统一的规范建立与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协作。
(二)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企业/医疗机构及管理者应对数据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加密技术来加密传输、存储敏感数据,并建立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限制数据访问范围。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遗失。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并及时应对各种安全事件,如网络攻击。
(三)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增加投资,改善偏远地区的通信条件。支持通信运营商和其他企业扩大网络覆盖面,提高网络品质。对那些信息化基础较差的小企业/医疗卫生院,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提供技术服务等手段,例如为企业/医疗卫生院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进行补助,并引导他们使用诸如云计算之类的低成本信息化方案[4]。
(四)提升人员信息化素养
对危险废物管理有关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并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对普通员工,主要进行信息系统基础操作训练;在管理者方面,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网上课程等线上线下培训,增强人员的参与性和培训效果。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主动地学习、运用信息技术。
七、结论
在危险废物信息采集方面,信息化管理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实时的信息分享,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信息化管理在危险废物信息收集中的应用为医院危险废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医院实现了危险废物信息的快速收集、准确分析和有效监管,降低了环境风险,提高了环境治理效率。当前,我国危险废物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风险大、基础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等问题。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才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危险废物管理的深度结合,我国危险废物信息采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为我国危险废物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丁志成.新形势下基层危险废物管理面临的问题难点及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4,44(07):107-110.
[2]靳晓勤,霍慧敏,贾佳,等.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可追溯管控[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46(04):99-104.
[3]尹铮,陈涛.基于物联网的工厂危险废物全流程监管系统[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6):125-126.
[4]王兆龙,郑洋.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3,48(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