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有效性研

作者

朱敏

长沙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1、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所面临的困难

1.1 体制创新动力不足,档案治理模式滞后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时,人事档案管理依旧被传统的体制和旧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改革的动力严重缺乏,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虽然有所完善,但是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处于静态资料收集和事后归档的阶段,不能做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和智能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档案在记录员工的职业发展轨迹,体现岗位变动状况以及支撑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功能被削弱,这使得档案整体管理效能和战略支撑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1.2 跨界流动日益频繁,档案连续性难以保障

伴随国企员工跨部门、跨组织协作与多头用工模式的推行,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难题,在项目制运行、岗位轮替、外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频繁的人力调动使得档案资料在整理、传送、保存等环节产生断档、缺少、表述不清等弊端,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应对身份多种化、履历复杂的实际需求,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干部考察、业绩评价等关键管理工作失去应有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1.3 技术集成层级分割,智能治理效能受限

虽然部分国企开始尝试智能归档、自动识别这些技术手段,但它们之间的整合方式还是偏向模块化,缺乏系统的协同效应和整体规划能力,当下多数信息化平台还有数据管理系统大多都是采用分离式架构,这就使得档案资源的分布较为零散化、碎片化,造成流程被割裂开、信息变成孤岛的情况时有发生;再者,智能化工具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运行方面的程度不深,无法使数据释放出应有的价值,而且还会加重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以及合规管理的复杂度,智能治理体系的真实成效和预期目标之间仍然存有一定的距离。

1.4 数据深度开发滞后,档案战略价值难以释放

虽然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人事档案数据深层次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现在大多数档案信息仅仅停留在静态存储和基本检索的阶段,缺少多维度结构化标签的设计以及跨域关联分析的支持,这些资源在人才测评、组织改进、风险管控等管理决策中的潜在价值还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变成阻碍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升级和数字化治理转型的关键障碍,也限制了其朝着资产化经营和智能化管理方向前进的步伐。

2、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2.1 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档案治理体系系统创新

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要提高国企人事档案管理效能,就要创建科学的顶层设计框架,促使档案管理体系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可以设立由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的专业档案管理部门,制订出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档案管理规划方案,明确归档、整理、传递、应用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分工,还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它同组织架构调整、人力资源优化以及数字化转型这些关键因素相协调,做到“制度 - 流程 - 技术”协同发展。塑造标准化、细致化经营机制,完善权责划分、业务流程以及台账经营体系,将档案经营深度嵌入到企业全方位风险经营架构和战略成果评定体系,定时开展档案经营效能评定,采用 PDCA 循环等手段,促使不断改善和更新升级,凭借顶层规划和体系化更新,加强档案经营的战略契合度和总体经营效能。

2.2 强化全流程闭环,构建动态与连续的档案管理机制

要提高国企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关键是要创建全生命周期的闭环体系,而且还要形成动态、持续、可以追踪的档案运行机制,具体做法就是:完善覆盖员工职业发展全周期的档案动态更新系统,包含入职、转岗、升职、培训以及离职等环节,促使材料收集、信息核对、归档补充以及历史资料整合等工作协调运转起来;采用多级审批和责任追溯制度,保证核心要素,比如“三龄两历”、职务变动情况以及专项评价材料的完整、真实和规范;推行档案信息跨平台即时同步录入和校验技术,提升部门合作和组织之间档案流通的标准化水平;摸索将档案管理系统同人力资源数据库、绩效评定平台以及其他业务系统相融合的办法,做到档案和业务数据的双向交流,通过全流程控制和节点细致化管理,保证档案的连贯性、时效性和权威性。

2.3 推进智能化平台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数字赋能水平

数字经济与智能治理不断推进之际,国有企业要加快智能化档案管理体系构建进程,全方位提升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准,建议企业将纸质与电子档案资源融合起来,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创建集约化的智慧档案管理平台,着重开发档案数据自动采集、智能识别、信息追踪、校验核验、全程留痕以及多维度标签化管理等功能模块,打通与办公自动化(OA)、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等系统的数据交互通道,促使档案数据深度交融并高效流通。要一同推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和权限分级管理机制的形成,将分层授权、动态监督、定时风险评定这些重要部分充实起来,还要加大对数字化专门人才的培育力度,改进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革新观念,通过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既能做到档案管理的高效率、精确度和深层次开发利用,又能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2.4 深化档案价值开发,服务人才战略与组织创新发展

要提升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效能,重点是推动档案数据深入开发和多种应用,由被动存储转为主动服务,可将档案信息融入人才规划、组织架构优化、干部选拔任用、企业文化塑造等核心管理环节;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数据展开全方位剖析,形成动态模型,塑造包含岗位胜任力、职业发展路径、绩效评定在内的综合人才画像体系,从而为精确的人岗匹配、科学的干部选拔,有效的组织决策赋予数据支撑;同时,将档案数据朝着风险控制、方针拟定、战略规划等方向推动深层运用,完善其价值制造流程,通过多种应用开发手段,加强全体人员档案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升,需要在组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流程再造与价值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有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借助信息化发展,提升档案管理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进步和管理理念更新,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将更加智能、精准与高效,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鸣 . 国有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革新路径探索 [J]. 中国产经 ,2024, (14): 140-142.

[3] 高傲 . 论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J]. 现代农村科技 , 2024, (07): 4-5.

[4] 陈婉婷 .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J].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 - 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 , 2023, (00): 25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