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互动策略
张翠婷
安徽省桐城中学 安徽省安庆市 231400
在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教材推广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逐步成为教学主线。互动作为实现单元目标的重要载体,需在教学设计中深入思考其情境化、协同化与层级性,真正服务于语言输出与思维提升,推动英语课堂从任务驱动向素养驱动转型。
一、大单元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的重要价值
(一)促进语言意义建构与语境协同理解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语言知识不再孤立呈现,而是融入主题语境和真实情境中,课堂互动成为学生构建语言意义的关键桥梁。教师通过设问引导、语境创设与任务推进,促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主动联系上下文、语篇逻辑及交际目的,形成对语言功能与意义的综合认知。互动过程中学生借助文本细节、图表信息或同伴观点完成意义协商,不仅提升了语言理解的深度,也增强了对语篇结构和文化内涵的感知能力。语境化互动激发学生在多重语义线索中进行判断与推理,逐步实现从语言知识的接受者向语言意义的建构者转变,这种协同理解能力是语言学习向高阶思维过渡的关键表现。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与语言表达意愿
课堂互动作为链接学生内在认知与外在表达的有效通道,在大单元任务推进过程中具有激活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显著作用。通过互动提问、观点碰撞、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被赋予更大的表达空间和选择权,这种开放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建构,强化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与成就感。教师通过尊重学生语言产出差异、鼓励表达尝试与建设性反馈,逐步构建支持性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自我认同和表达信心。任务驱动下的互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使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他们形成表达需求、交流动机与听说技能的同步发展,从而在更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自然生长。
(三)支撑核心素养目标在课堂层面的具体落实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这些目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课堂互动在真实语境中逐步实现。大单元教学以单元整体任务为载体,通过设置语用导向的互动场景,将学生置于多样化语言任务之中,引导其在语言输出中体现思维逻辑、情感态度与文化认知。互动设计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促使学生在思考中生成观点,在表达中体现思维深度,在倾听中接纳差异,在合作中反思学习策略,从而推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多维落实。
二、大单元教学中课堂互动策略的创新路径
(一)基于主题语境构建真实问题情境的互动设计
大单元教学强调语篇与任务的整体设计,课堂互动应紧扣主题语境,构建具有真实性与复杂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语义延展与观点表达中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提升。真实情境的建构依托语篇内容中的社会议题、文化差异或价值冲突等核心问题,将交际任务嵌入实际语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与表达意愿。教师需围绕单元主题设定带有探究性质的问题链,提升互动活动的问题密度与思维深度,避免学生陷入表层信息的简单复述。真实问题的语境化表达要求学生整合语篇理解、语言结构与个人经验,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观点辩析等互动中进行意义协商与语言建构。
(二)借助任务型教学强化协作探究式互动结构
在大单元教学中,任务型教学与课堂互动之间存在天然契合关系,互动策略的设计应服务于任务完成的过程与目标达成的质量。协作探究式互动强调学生在小组共同完成复杂任务时的角色分工、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互动不再是机械性的提问应答,而是在合作中体现多维思维与语言逻辑。教师需根据单元任务结构设置阶段性协作节点,引导学生围绕任务目标开展头脑风暴、素材筛选、观点建构与语言组织等过程性互动。有效的任务型互动不仅推动学生语言知识的迁移与实际应用,更促使其在集体智慧中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共识建构能力。在任务反馈阶段,教师应通过引导性提问与动态评议激发学生反思合作过程中的策略使用与表达改进,促使互动不仅停留在结果呈现层面,而成为推动学习过程持续深入的内在驱动力,最终实现语言实践与思维训练的双重目标。
(三)利用多模态资源实现语言输入输出的动态循环
多模态资源作为大单元教学中支撑语境建构与语言表达的重要媒介,其在课堂互动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打破传统语言输入输出的单一路径,构建动态循环的交互机制。教师可结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与数据图表等多种信息形式,构建复杂、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交际语境,引导学生在多模态语义的解码过程中整合语言知识与背景认知。互动设计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模态中提取关键信息,转换为口头表达或书面回应,完成从输入理解到输出表达的双向迁移。例如在解读一段演讲视频或一张社会调查图表后,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复述、观点论证或情境表演,使多模态信息转化为多维表达。教师还应利用多模态反馈机制呈现学生产出成果,以促进同伴评价、师生协商与自我修正,推动语言表达的精度与深度同步提升,使课堂互动形成以多模态刺激为起点、以多模态表达为终点的完整语言发展闭环。
(四)推动思维碰撞提升课堂提问与反馈的质量层级
高质量的课堂互动离不开深层次的提问与回应机制,思维碰撞的生成依赖于问题的开放性、探究性与关联性。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提问策略应围绕语篇主旨、语义关联与文化内涵进行层级设计,通过情境诱导、观点对立与立场反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挑战与情感共鸣,促使其在答问过程中表达立场、解释逻辑、辨析观点。互动反馈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仅对语言形式进行评价,而应关注学生思维路径、推理依据与文化理解,提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追问与针对性语言支持,激发其深入探讨与观点修正的动机。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立场展开对话,营造观点互补或冲突的互动空间,有助于打破单向表达的局限性,构建多元表达平台。
(五)构建形成性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反思与深度表达
在大单元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不仅是检测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课堂互动深度与引导语言迁移的重要工具。互动策略的优化需嵌入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观察、多元主体反馈与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语言产出质量与思维路径的演变。教师应围绕单元任务目标设置评价指标,如语言准确性、表达连贯性、观点逻辑性与合作参与度,并将这些标准具体化为课堂任务的评价维度,帮助学生明确互动目标与产出要求。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表达策略、调整语言结构、检视观点合理性,促使其在不断试错与修正中提升表达质量。形成性评价还应强调同伴互评与组内反馈,营造合作学习与互助支持的评价生态,引导学生在互动中生成反思,在反思中推动再表达,从而使评价成为课堂互动内在组成部分,真正落实语言表达的过程性指导与结果性检验。
三、结束语
课堂互动是大单元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是链接语言学习、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有效纽带。在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引导下,教师应重构课堂结构与任务逻辑,提升互动设计的情境性、层级性与生成性。通过任务设计与反馈引导相结合,提升学生思维深度与表达质量,实现由表层参与向深度理解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朝霞. 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J]. 高考,2025,46(14):34-38.
[2] 高发发 . 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J]. 教育界,2024,45(01):39-43.
[3] 周妨 . 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J]. 英语教师,2024,45(2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