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哲魁
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1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CrossFit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测试并分析两组学生在身体成分、体能和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指标变化。结果显示,CrossFit训练对改善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提升体能水平以及增强心肺功能均有显著效果,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了新的训练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CrossFit训练;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健康影响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由于缺乏系统的体育训练和锻炼习惯,其体质健康水平相对较低。CrossFit训练作为一种高强度、综合性、多样化的健身方式,在提升人体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近年来,CrossFit训练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其中,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本研究将CrossFit训练引入到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群体中,旨在探究其对该群体体质健康的具体影响,为大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共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20岁之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学生在年龄、身高、体重、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基本身体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CrossFit训练方案
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CrossFit训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时间为60分钟。训练内容包括:
热身活动(10-15分钟):进行慢跑、关节活动操、动态拉伸等运动,提高身体温度,激活肌肉和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力量训练(20-25分钟):采用杠铃深蹲、硬拉、卧推、引体向上等复合动作,训练全身主要肌群。每个动作进行3-4组,每组8-12次重复,组间休息2-3分钟。
有氧训练(20-25分钟):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如波比跳、登山跑、跳绳等。采用30秒高强度运动与30秒休息交替进行的方式,共进行15-20组,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放松活动(10-15分钟):进行深呼吸、静态拉伸等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
对照组学生则按照学校常规体育教学安排,进行体育项目教学和一般性体育活动,如篮球、排球、健美操等。
(三)测试指标与方法
身体成分指标: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学生的体重、体脂率、去脂体重等指标。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进行测试,以评估CrossFit训练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体能指标:包括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女生可选择引体向上或曲臂悬垂)、800米跑等项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心肺功能指标:采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量学生的最大摄氧量(VO2max)、安静心率(HR)等指标。最大摄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安静心率则可以反映心脏的机能状态。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并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各测试指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评估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效果。
三、研究结果
(一)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经过12周的CrossFit训练后,体重平均下降了1.5kg,体脂率平均降低了2.3%,而去脂体重平均增加了0.8kg;对照组学生的体重、体脂率和去脂体重在实验前后变化不大,仅有小幅度的自然波动。两组学生在体脂率和去脂体重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rossFit训练能够有效减少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脂含量,增加去脂体重,优化身体成分组成。
(二)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能的影响
在体能测试方面,实验组学生在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等项目的成绩均有显著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平均提高了12.5厘米,坐位体前屈成绩平均增加了3.2厘米,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平均增加了15次,800米跑成绩平均缩短了38.6秒。而对照组学生在这些体能测试项目中的成绩提升不明显,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CrossFit训练能够全面提高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包括下肢爆发力、柔韧性、腹部力量和有氧耐力等方面。
(三)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通过心肺功能测试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最大摄氧量平均增加了8.7%,安静心率平均下降了5.3次/分钟;对照组学生的最大摄氧量和安静心率在实验前后变化不显著。两组学生在心肺功能指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rossFit训练对提高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心肺耐力,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肺部的气体交换能力。
四、讨论
(一)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影响
本研究表明,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显著的综合促进作用。从身体成分来看,CrossFit训练通过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增加肌肉量,改善身体成分比例,使身体更加健康紧实。在体能方面,CrossFit训练的多样化动作模式和高强度训练刺激,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各个方面,使学生在面对各种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具有更好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同时,CrossFit训练对心肺功能的改善效果也很明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机制分析
CrossFit训练之所以能够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机制。首先,CrossFit训练是一种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心率快速上升,达到较高的运动强度,从而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其次,CrossFit训练中的复合动作涉及全身多个肌群的同时参与,能够充分刺激肌肉生长和力量发展,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此外,CrossFit训练的多样化动作和不固定训练器械,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关节稳定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为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保障。
(三)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样本量较小,仅选取了某高校的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样本偏差,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研究周期相对较短,仅为12周,对于CrossFit训练长期效果的追踪和评估不够全面。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涵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延长研究周期,对CrossFit训练的长期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可以结合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进一步探讨CrossFit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的深层次影响机制。
五、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身体成分、提升体能水平和增强心肺功能。尽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为CrossFit训练在大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证依据,也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方向。在今后的大学生体育教育中,可以适当引入CrossFit训练理念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其超.CrossFit训练对警校大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研究[J].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4,5(04):84-90.
[2]崔荔宝.CrossFit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优势研究[J].运动与健康,2024,3(06):69-72.
[3]贾舒婷.CrossFit锻炼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导师:贺道远;邓尚平.三峡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