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马美玲

西宁市城西区贾小庄小学 810001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决定了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亟需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本文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助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

引言: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知识点零散、教学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等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这与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背道而驰。因此,积极探索契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模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大单元教学模式凭借整合性、系统性与关联性等特点,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立足于核心素养视域实现对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制订教学目标

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精准把握教材脉络,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的整体。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核心价值,提炼出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维度的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进行细化,确保目标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促进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样的目标体系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的指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塑造科学精神。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为例,教师可以把单元教学主题确定为“探索植物生长奥秘,培育生命科学素养”,基于该主题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首先是科学知识维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准确描述植物从种子到果实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像种子萌发时胚根、胚芽的生长顺序,开花时花瓣、花蕊的结构等。其次是科学探究维度,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如探究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掌握变量控制、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再次是科学态度层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敏锐观察力,鼓励在遇到幼苗生长缓慢等问题时积极寻找原因。最后是社会责任层面,引导学生明白植物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如凤仙花为昆虫提供食物与栖息地,从而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创设单元教学情境,设计项目任务

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依据单元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情境设计一系列项目任务,任务要具有层次性、综合性与可操作性,涵盖知识探究、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等环节,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核心素养。针对“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师可以创设“校园植物医生”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生扮演植物医生,为校园里的凤仙花解决生长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任务一:建立凤仙花健康档案,学生分组领取凤仙花幼苗,在校园花园种植,记录种植日期、幼苗初始状态等信息,定期观察并更新生长数据。任务二:诊断凤仙花生长异常,学生观察到凤仙花叶片发黄、生长矮小等现象,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从土壤酸碱度、光照时长、病虫害等方面排查原因,制定治疗方案。任务三:制作凤仙花养护指南,学生总结亲身种植与养护凤仙花的实际经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养护指南,为全校同学提供参考,训练和提升知识归纳与表达能力。

三、展示评价项目成果,落实教学反馈

项目成果展示评价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节点,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评价应秉持多元化的原则。首先,教师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技能运用的情况。其次,学生通过自评反思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小组互评为学生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在评价他人成果时,学生需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项目设计的逻辑性、创新性以及团队协作的有效性,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评价收集反馈信息,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优化提供可靠依据,实现教学相长。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校园植物医生成果发布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如展示健康生长的凤仙花植株,讲解养护过程;汇报实验报告,阐述对凤仙花生长影响因素的探究结果;展示精心制作的养护指南。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依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报告的规范性进行打分。学生自评思考在种植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如是否按时浇水、面对困难的应对态度。小组互评针对其他小组实验创新性、指南实用性评价。通过评价,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植物生理变化内在机制理解不足,后续可安排专题讲座或拓展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实现对教学效果的优化[2]。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既是顺应教育改革大潮流的必然选择,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从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制订教学目标、创设单元教学情境,设计项目任务、展示评价项目成果,落实教学反馈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以及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苏玉玉,陈群.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校园,2025,(03):82-83.

[2]陈庆晓.以表现性评价统领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以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5,(Z1):27-31.

作者简介:马美玲(1986.4- )女,回族,籍贯青海,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科学和数学教育教学;跨学科融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