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算法推荐机制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

姚廷超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富源 65021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算法推荐机制成为信息传播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算法推荐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为用户精准推送个性化的信息内容,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和方式。主流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传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算法推荐机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研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算法技术传播主流价值,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二、算法推荐机制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概述

(一)算法推荐机制的内涵与特点

算法推荐机制是一种基于用户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信息推送技术。它具有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等特点,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行为习惯等信息,为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信息内容,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性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主导思想和价值观念,它反映了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够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三)算法推荐机制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

算法推荐机制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能够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同时,算法推荐机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信息窄化、算法偏见等问题,可能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和受众的正确认知。

三、算法推荐机制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窄化导致受众认知局限

算法推荐机制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信息推送,容易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中。用户长期接触符合自己兴趣的信息,会逐渐减少对其他类型信息的关注和了解,导致认知视野狭窄。这种信息窄化现象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全面传播,因为主流意识形态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价值观,需要受众广泛接触和深入理解。

(二)算法偏见影响主流价值导向

算法是由人设计和开发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设计者的价值观和偏见的影响。算法偏见可能导致信息推荐的不公平和不准确,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可能被忽视或低估,而一些片面、极端甚至错误的信息可能被过度推荐。这种算法偏见会干扰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和接受,影响主流价值导向。

(三)商业利益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

算法推荐机制的应用往往与商业利益密切相关。一些媒体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流量,可能会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片面需求,传播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价值观念相悖,会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监管难度大

算法推荐机制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其信息推荐过程难以被监管部门全面掌握和监控。同时,算法推荐的信息来源广泛、传播速度快,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些不良信息可能在监管部门发现之前就已经广泛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负面影响。

四、算法推荐机制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对策

(一)加强算法技术伦理建设

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伦理风险。为规范算法应用,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统一的算法伦理准则,明确公平、公正、透明、负责等核心原则,要求开发者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社会影响,防止算法偏见和歧视。同时,需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对算法的数据来源、决策逻辑和输出结果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公正性和可解释性。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存在歧视性、操纵性或不透明算法的企业进行追责。此外,鼓励企业设立伦理审查委员会,在算法上线前进行伦理评估,从源头上降低技术滥用风险。通过多方协作,构建兼顾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算法治理体系。

(二)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与形式

在信息爆炸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需要更贴近受众需求。内容上,应突破单一宣传模式,将党的理论与民生热点相结合,用通俗化、故事化的表达传递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典型案例展现政策成效。同时,鼓励创作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如主旋律影视剧、动漫等,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形式上,需充分利用算法推荐技术,借助短视频、互动 H5、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提升传播效率。例如,开发沉浸式红色教育游戏,或利用大数据分析受众偏好,实现精准推送。此外,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在社交平台、资讯 APP 等多渠道覆盖不同群体,形成立体化传播网络,让主流声音更广泛触达公众。

(三)构建多方协同监管体系

算法推荐环境的治理需要政府、平台、公众的共同参与。政府层面,应加快立法进程,出台专项法规明确算法透明度要求,并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新闻、社交等关键领域实施重点审查。平台方须承担主体责任,完善内部审核流程,采用 AI+ 人工双重筛查过滤违规内容,同时公开算法基本原理,接受社会监督。公众监督方面,可设立便捷的举报平台,对不良信息一键反馈,并建立 " 吹哨人 " 保护制度。监管部门需定期发布治理白皮书,公示典型案例处理结果。此外,成立由技术专家、法律人士等组成的行业联盟,制定自律公约,通过多方协作形成监管闭环,既保障技术发展活力,又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四)提升受众媒介素养

应对信息茧房效应,需系统性提升全民媒介素养。教育部门应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教授学生辨别虚假信息、理解算法逻辑的基本技能,例如通过模拟算法实验揭示 " 信息过滤泡 " 形成机制。社区可开设银龄数字课堂,帮助老年人识别网络诈骗。媒体机构要制作《算法使用指南》等科普内容,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传播。鼓励公众主动打破信息舒适区,订阅多元信源,培养批判性思维。平台可设计 " 信息多样性 " 提醒功能,当用户阅读内容过于单一时自动推荐不同观点。最终形成 " 教育引导 - 实践养成 - 技术辅助 " 的全链条素养提升体系,使受众既能享受算法便利,又能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算法推荐机制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研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算法推荐机制既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促进算法推荐机制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良性互动,需要加强算法技术伦理建设、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与形式、构建多方协同监管体系以及提升受众媒介素养。未来,随着算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算法推荐机制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也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算法推荐机制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关系,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传播策略和监管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算法推荐机制带来的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侯孝彩 . 算法推荐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风险审视与优化路径 [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 2024, 26 (04): 33-39+49.

[2] 蒋俊明 . 推荐算法影响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24, (03): 143-154+156.

作者简介:姚廷超(1975 年10 月),男,汉族,南省富源县,本科,高校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