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编程教学策略探究
李范华
衡水市教育考试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计算思维已成为高中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编程教学作为培养计算思维的关键途径,其教学策略的优化至关重要。本文聚焦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编程教学策略,剖析计算思维与编程教学的关联,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估反馈等方面提出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编程能力,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中编程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思维如同读写能力一般,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高中阶段的编程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编程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使其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高中编程教学在计算思维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探索有效的编程教学策略迫在眉睫。本研究有助于丰富高中编程教学的理论体系,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指导。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在科技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推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计算思维与编程教学的关系
(一)计算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它具有抽象性,能将复杂问题简化为可处理的形式;具有逻辑性,遵循严格的推理规则;具有系统性,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具有创造性,能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二)编程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的关联
编程教学是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载体。在编程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模型,运用算法进行求解,这正是计算思维的具体体现。同时,编程教学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计算思维的发展。而计算思维的培养又能提高学生的编程效率和质量,使他们在编程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编程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聚焦计算思维培养
教学目标应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展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编程技巧,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算法设计和系统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初期,可设定目标让学生学会将简单问题抽象为程序流程;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并实现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算法。
(二)优化教学内容,融入计算思维元素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计算思维。在编程语言教学中,引入抽象数据类型和模块化编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在算法教学中,通过讲解经典算法,如排序算法、搜索算法等,让学生理解算法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升他们的算法思维。同时,可结合实际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编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计算思维发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思维。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给出实际项目需求,让学生自主设计解决方案并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问题分析、算法设计、代码编写和调试等一系列活动,充分锻炼计算思维。此外,探究式学习也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四)完善教学评估,反馈计算思维提升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除了传统的编程作业和考试,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策略的实施保障
(一)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实施计算思维培养和编程教学的核心力量。学校应当建立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从多个维度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内容涵盖计算思维理论、编程教学方法、前沿技术应用等,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能。其次,鼓励教师参与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和教学竞赛,通过观摩交流拓展教学视野。同时,搭建校内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制度,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传承。此外,学校还应构建校际教师交流网络,组织跨校联合教研活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整合教学资源
学校应当构建多元化的编程教学资源体系:一方面,引入Scratch、Python等专业编程教学平台,配备智能教学终端,打造虚实结合的编程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与科技企业共建"校内外双基地",通过项目实习、企业导师制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真实开发流程。同时,积极对接GitHub等开源社区资源,指导学生参与开源项目协作,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此外,可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区域性的编程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软硬件资源+实践平台+课程体系"的立体化资源建设,为编程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撑。
(三)优化课程设计
编程课程设计应以计算思维培养为主线,构建"三阶递进"的教学体系:基础阶段聚焦Python语法、数据结构等核心知识;项目阶段采用PBL模式,指导学生完成智能家居控制、数据分析等实际应用开发;创新阶段则通过创客工坊等形式,孵化学生自主设计的AI小程序等创新作品。课程内容要动态更新,及时引入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模块,并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深度融合,开发智能机器人、科学计算等跨学科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四)完善评价体系
为全面评估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编程能力发展,应建立"三维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设置项目作品质量(40%)、算法思维(30%)、创新实践(20%)、团队协作(10%)四个核心维度;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档案袋+阶段性答辩+终结性作品展评"的组合模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比不低于60%。特别要引入企业项目验收标准,通过校企联合评审、行业竞赛等途径,将市场需求转化为评价指标。同时开发智能评价系统,自动追踪学生的代码质量、项目进度等数据,实现动态化、可视化的学习评估。这种评价体系既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又能有效引导其专业发展方向。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编程教学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估等方面。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编程素养,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编程教学策略将不断完善。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融入编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学习体验。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推动我国高中编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赟. 高中信息技术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5, (01): 46-48.
[2] 何源.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 (14): 7-9.
作者简介:李范华(1981年1月),男,汉族,河北衡水人,学士,中学一级,主要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教育考试招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