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
林军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中学 浙江台州 318056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已逐渐成为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各行各业中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能力,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开始探索“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将AI和物联网结合,并结合实际应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了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进行“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探讨了其在学生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并分析了该模式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
引言
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改革逐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如何融入先进的科技理念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相关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技术应用潜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在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还能够让他们从小接触到前沿科技,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致力于通过实际项目驱动学习过程,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掌握AI和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项目式学习通过将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技概念,还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的“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实践,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对教育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
一、“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
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实施“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首先需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学生通过项目逐步掌握相关科技知识,并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升综合能力。课程设计应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引导他们进入复杂的技术领域。初期课程重点介绍AI和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如在线学习、电子支付、在线交流、协同和应用,为后续项目设计奠定基础。
在“在线学习”课程中,学生将了解网络平台操作,学习如何通过与AI系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第二课“电子支付”结合生活中的支付技术,讲解支付安全和数字货币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在支付中的应用。通过“在线交流”和“在线协同”课程,学生学习如何利用AI和物联网进行远程协作,并通过项目案例提高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学生将在“在线应用”和“感知与识别”课程中,学习使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决策,了解AI如何优化物联网系统。通过“常见的传感器”和“传感器应用”的课程,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传感器种类和功能,并了解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课程还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协议”,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无线网络连接设备,理解物联网的全球信息传输方式。
最后,在“物联系统原型搭建”课程中,学生动手搭建物联网原型系统,结合AI技术完成项目,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个项目式学习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应用技术的机会,推动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二、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在“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科技知识,还在实践中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项目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升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物联网协议”和“物联系统原型搭建”课程中,学生通过搭建物联网系统,学会了连接传感器、采集与传输数据,并通过调整和优化系统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物联网技术,还亲身体验了实施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项目式学习通过分阶段任务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每个环节,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分析和设计,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转化,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项目式学习促进了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在“AI+物联网”课程中,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还涉及电子工程、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适应未来复杂工作环境做好准备。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创造者和应用者,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面临的挑战与改进建议
尽管“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部分学生对AI和物联网技术的理解较为抽象,缺乏足够的动手操作经验。因此,教师需要设计更具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减少理论讲解,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参与项目,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其次,部分学校和地区的资源有限,尤其在乡村学校,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使得“AI+物联网”项目的实施面临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乡村地区的信息技术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项目中。
此外,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科学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数据分析等技能。因此,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也应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好地推动“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的实施。
四、结论
“AI+物联网”融合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从多维度、多角度深入理解和应用AI与物联网技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不足、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等,未来需要加强对资源的投入和教师的培训,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AI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在更多的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
参考文献
[1]冯洪荣,詹伟华,王振强.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思路与探索[J].人民教育,2024,(24):17-20.
[2]冯卫.初中人工智能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14):27-30.DOI:10.13492/j.cnki.cmee.2024.14.012.
[3]唐琳,刘凤娟.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20(20):149-151.DOI:10.14004/j.cnki.ckt.2024.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