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及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霍银秀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第一小学

小学语文高段是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习作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的创新与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地阅读,对优秀作品的结构与语言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写作 [1]。这一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1 依托文本篇章结构,开展 “结构迁移” 式读写训练析

“结构迁移”阅读与写作训练是以语篇结构为基础进行写作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文章结构特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特征有更深层次地认识,掌握文章的组织形式,从而能够运用于写作。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文章结构,增强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培养学生写作的系统、条理性,使写作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2]。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中,可通过“结构迁移”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使学生对篇章结构有较好地把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指出文章按“潮来之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将钱塘江大潮的整个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就此结构进行讨论,如如何用时间顺序描述一件事或一件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一场暴雨”、“一场运动会”等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文章开头、中段、结尾的衔接与过渡。最后,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作品,对其结构运用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并引导同学们互相学习,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经过“结构迁移”式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学生既能深入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又能灵活运用于写作,从而提高写作的条理性与逻辑性。

2 深挖文本语言特色,设计 “语言内化” 式读写任务分析

“语言内化”型读写任务,是指通过对文本语言特征的深入挖掘,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教学。这一教学法强调学生反复地品味、模仿课文语言,把课文中的语言特征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这类任务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3]。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语言内化”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语言特征,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如在文章中大量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并通过讨论这些修辞对语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熟知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对其进行改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韵律、节奏,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修辞,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最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作品,并对其进行点评,着重分析学生在语言使用方面的优缺点,引导同学们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言内化”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既能使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特点有深刻地认识,又能把它们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结合文本情感表达,实施 “情感共鸣” 式读写联动

“情感共鸣”型读写联写是一种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读、写时的情感参与与表达,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这样的联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增强写作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让学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情感共鸣”式的阅读与写作联动,使学生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表达。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剖析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背景与动机,使学生体会到周恩来爱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爱国等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要求学生以“我的祖国”或者“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表达爱国之情、理想与抱负的文章。在作文写作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流露,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最后,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作品,并对其进行点评,着重对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引导同学们互相学习,使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读写结合”策略运用到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未来,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应该对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写作环境。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永 .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方法的运用路径 [J]. 语文世界 ,2025,(19):84-85.

[2] 范佳静 .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以部编版为例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4,(03):91-93.

[3] 陈秀玲 .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1,(12):82-83.

[4] 陈庆花 . 读写结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语文园地 ),2021,(0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