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路径初探
李晓佳
福州英才中学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正迎来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深度变革。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作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在面对学生写作兴趣不足、素材积累匮乏、审题立意薄弱等普遍问题时,亟需引入技术力量创新教学路径。本文基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潜力,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融合路径,推动写作教学从“教师主导”向“智能助教+个性化学习”转型,提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语文写作;教学创新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学生写作兴趣不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多以命题训练、范文赏析、技巧讲解为主要手段,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密切相关的内容设计,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真实表达的动因。长期反复的训练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情绪,形成“为写作而写作”的应试心态。课堂氛围因缺乏互动与反馈机制而变得沉闷,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逐步减弱。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难以产生对语言表达的情感共鸣,写作能力的发展随之受限,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有效达成预期目标,教学创新成为必然需求。
(二)写作素材储备匮乏制约表达内容的丰富性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无话可说”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素材储备的薄弱和生活体验的缺失。大多数初中生日常生活相对单一,社会观察能力不足,情感表达未形成个性化思维,加之缺少系统的素材积累指导,使得作文内容常流于空泛和表面。人教版语文教材虽提供部分写作素材,但缺乏与学生当下认知水平和时代背景的深度链接。写作教学若无法引导学生建立素材分类、整理、转化的能力,将导致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与真情实感,难以达到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审题立意能力薄弱制约写作层次提升
初中语文写作的重点不仅在于语言表达,更在于立意深度与逻辑展开的能力培养。部分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流于表面,缺乏对题意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化理解,导致写作内容偏题或立意空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审题训练缺乏系统化设计,多以讲解为主,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表达的环节。尤其在议论文与写人叙事类作文中,学生难以将主题、结构与语言统一起来,影响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写作教学亟需引入新的认知辅助工具,以技术手段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其审题、构思与立意能力。
二、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路径创新
(一)构建智能素材推送系统提升学生表达储备
智能素材系统基于学生的学习进度、阅读兴趣与写作主题进行精准推荐,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过往写作习惯、语用水平与阅读偏好进行建模,推送契合其认知水平的素材内容。系统中可设置素材分类标签,如“亲情”“成长”“科技”“自然”,并配有视频、图文、语音等多模态资源,增强学生对素材的感知与共鸣。学生在浏览过程中可自主收藏、标注、归类素材,形成个性化素材库。教师可借助平台后台查看学生素材积累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将素材转化为写作素材,提升写作内容的丰富度与现实感。此类系统不仅增强了素材获取的便捷性,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素材积累效率低的问题,助力写作教学从“素材输送”向“素材建构”转型。
(二)利用AI写作辅助工具开展个性化写作指导
AI写作辅助平台如智能作文批改系统与生成系统,可实现学生写作过程的动态跟踪与即时反馈。学生提交作文后,系统可对语言表达、结构布局、逻辑衔接、标点语法等维度进行自动分析,提供详细的改进建议。教师可据此设计差异化写作指导方案,针对学生常见问题进行微课讲解。写作前阶段,AI可通过关键词联想与语义生成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帮助构建提纲与立意;写作中阶段,系统提供语句建议、词汇替换等功能;写作后阶段,系统依据评分标准输出具体评价与改进方向。AI系统的引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宜自身的节奏下进行写作训练,实现“教—学—评”闭环,提升教学效率与写作针对性,改变传统“统一批改—滞后反馈”的教学局限。
(三)设计AI对话引导任务促进写作思维生成
在作文构思阶段,教师可设计基于AI自然语言生成能力的对话引导任务,如“与AI角色对话”“设定情境对话剧本”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写作主题。学生可与AI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情境,如“对话未来的自己”“采访古代人物”等任务形式,在多轮交互中逐步拓展写作思路。AI系统可根据学生回应生成推进性问题,激发其联想与发散性思维,在情感体验中完成写作内容构建。教师在课上可组织学生分享AI对话成果,引导归纳写作主旨、结构框架与语言素材。该方法打破了传统写作训练中构思单一、路径固化的困境,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想象力,使写作训练更具互动性与探究性,为语言表达提供了真实情境与思维支架。
(四)构建智能写作评价体系推动教学反馈闭环
传统写作评价标准主观性强,反馈滞后,难以形成有效教学闭环。智能写作评价体系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语义识别算法,从内容立意、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等多维指标对作文进行量化评价,并生成个性化评语。系统可将学生每次写作的各项得分变化趋势可视化,帮助学生识别能力增长轨迹,增强学习目标感与写作反思意识。教师可通过平台获取班级整体写作画像,识别共性问题,设计整体教学策略。系统还可将学生作文与同类型范文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优秀同类范文,提升学生自我修正能力。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融合,不再依赖单次评分,推动写作教学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驱动”,实现语文写作评价的数字化、科学化、持续化。
结束语:人工智能技术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智能素材管理依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推送,使素材积累不再困难,学生写作有话可说;写作辅助工具全方位助力,从写作前构思、写作中语句润色到写作后评价反馈,全程个性化提升;AI 对话引导任务激发学生思维,打破传统构思局限,让写作训练充满互动与探究;智能写作评价体系科学量化,为教学提供精准反馈,让教师能因材施教,学生能明确提升方向。借助这些技术,写作教学摆脱传统束缚,实现从 “教师主导” 向 “智能助教 + 个性化学习” 的转变,切实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陈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J].语文世界,2024,(26):47-48.
[2]于海霞.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索[J].阅读与成才,2024,(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