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修复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探讨
何添
新疆鸿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公路路面修复施工对于保障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至关重要,但施工过程存在诸多安全风险。本文深入分析公路路面修复施工中的各类安全隐患,探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旨在通过优化施工安全管理,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合理运用安全技术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公路路面修复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关键词:公路路面 修复施工 安全技术 措施
一、引言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关键基础设施,长期承受车辆荷载与自然环境侵蚀,路面易出现损坏,需进行修复施工。然而,公路路面修复施工通常在开放交通或半封闭交通条件下进行,施工环境复杂,存在多种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可能影响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引发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因此,深入探讨公路路面修复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路路面修复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一)人员相关隐患
1. 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对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例如,在施工现场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等安全防护用品,随意穿越行车道,在作业区域外长时间逗留等。
2. 疲劳作业
公路路面修复施工有时为了赶工期,可能安排施工人员长时间连续作业,导致施工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增加操作失误风险,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二)机械与设备隐患
1. 设备故障
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压路机、摊铺机、铣刨机等,若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易出现故障。例如,制动系统失灵、液压系统泄漏、电气系统短路等,这些故障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设备失控,危及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安全。
2. 设备操作不当
操作人员对设备性能不熟悉,操作技能不熟练,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如在操作压路机时,未按规定控制行驶速度和碾压路线,可能造成路面不平整甚至设备倾翻;摊铺机操作时,料斗提升高度控制不当,可能碰撞到周围物体或人员。
(三)施工现场环境隐患
1. 交通干扰
公路路面修复施工多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进行,过往车辆的行驶给施工带来极大干扰。车辆可能因未注意到施工警示标志,闯入施工区域,与施工设备或人员发生碰撞。同时,施工区域的交通管制措施若执行不到位,易引发交通拥堵,增加车辆与施工人员的冲突风险。
2. 自然环境影响
恶劣天气条件如暴雨、大风、高温等会给施工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暴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影响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增加触电风险;大风可能吹倒施工围挡、警示标志等,威胁施工人员安全;高温天气易使施工人员中暑,降低工作效率和反应能力。
(四)施工工艺隐患
1. 沥青路面施工
材料配比偏差: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准确(油少易松散、油多易泛油),矿料级配不符合设计要求,导致路面抗滑、抗疲劳性能下降。
施工温度控制不足:摊铺温度过低(如低于规范要求的130℃)或压实不及时,造成混合料粘结力不足,易出现裂缝、推移。
层间粘结不良:透层油/粘层油漏洒或用量不足,层间污染未清理,导致面层与基层剥离、推移。
2. 路面铣刨与破碎
在路面铣刨和破碎作业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可能对附近建筑物结构造成影响,同时飞溅的碎块也可能伤及施工人员和过往行人。此外,铣刨和破碎深度控制不当,可能破坏原路面基层结构,影响后续修复质量和施工安全。
3. 材料加热与摊铺
在沥青等路面材料加热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材料摊铺时,高温的摊铺设备和材料可能烫伤施工人员,且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若通风不良,会危害施工人员健康。
4、施工管理与工艺违规隐患
工序偷工减料:如路基压实次数不足、路面基层养生期缩短、隐蔽工程(如桩基钢筋笼)钢筋数量减少。
技术参数失控:未按设计图纸施工(如变更后未重新验算)、测量放样误差超限(标高、轴线偏差),导致结构尺寸不符、受力性能不达标。 机械与人员操作不当:压路机吨位不足、摊铺机传感器故障未校准,或工人未培训上岗(如预应力张拉操作失误),引发工艺质量缺陷。
三、公路路面修复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1. 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
施工前,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法规、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考核,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安全技能。同时,设置安全宣传栏,张贴安全标语,营造良好的安全施工氛围,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避免施工人员长时间连续作业。根据工程进度和人员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轮班制度,保证施工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防止疲劳作业。
(二)机械与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1. 强化设备维护保养
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每次作业前,操作人员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各项性能指标正常。对于关键部件如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2. 规范设备操作流程
为每台施工机械设备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流程,取得相应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规操作。同时,设备上应张贴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三)施工现场环境安全保障措施
1. 优化交通组织与管制
施工前,根据施工路段交通流量和特点,制定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置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如前方施工、减速慢行、导向标志等,引导车辆安全通过施工区域。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必要时,配备交通疏导人员,协助指挥交通,确保施工区域交通顺畅。
2. 应对自然环境影响
针对不同的恶劣天气条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暴雨来临前,提前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对电气设备进行防护,暂停户外危险作业。大风天气时,加固施工围挡、警示标志等设施,停止高空作业。高温天气下,合理调整施工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为施工人员提供防暑降温用品和药品,预防中暑。
(四)施工工艺安全保障措施
1. 铣刨与破碎作业安全技术
在路面铣刨和破碎作业时,设置防护围挡,防止碎块飞溅伤人。控制铣刨和破碎深度,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不破坏原路面基层结构。对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进行监测,采取降噪减振措施,如使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减振垫等,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材料加热与摊铺安全技术
在沥青等材料加热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温度控制系统,严格控制加热温度,设置超温报警装置,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立即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在材料摊铺现场,设置通风设备,及时排出有害气体,为施工人员配备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对高温的摊铺设备和材料,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四、结论
公路路面修复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和人员、设备安全的关键。通过对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与设备、施工现场环境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安全隐患的深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在实际施工中,应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安全技术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公路路面修复施工安全、高效完成,为公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市政工程地铁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与优化方法- 徐海龙 - 工程施工与管理 - 2024
桥梁隧道施工常见问题与控制对策 - 刘洪利 - 现代交通与路桥建设 - 2024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及公路工程管理研究 - 夏 旺 - 工程学研究与实用 - 2024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王倩倩;黄世龙;王玺 -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2021
探析安全管理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康彦冰 - 建材发展导向(上)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