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进度控制下的合同履约策略分析
王玉肖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西百色533500
摘要:由于建设工程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项目履约与工期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笔者近几年在上海某市政道路项目上履约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施工进度控制涉及到了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风险控制方面的漏洞等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推进工程项目合同履约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工程项目履约的速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合同管理;二是提高资源配置;三是完善风险防控。
关键词:施工进度控制;合同履约;资源配置;风险防控;进度管理
引言:
工程项目合同履约与施工进度控制密不可分。以上海某市政道路项目为例,分包人与承包人因合同履约问题引发纠纷,暴露出传统合同履约管理模式在进度控制方面的不足。
一、进度控制与履约管理的关系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进度控制和合同履约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合同履约不仅是施工进度的重要保障,也是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资料;而进度控制则是使合同约定的责任得到落实。比如市政道路工程承包人和分包人在合同中就有关于竣工验收、工程量确认以及款项支付等各种节点的完成时间与工程进度的要求,在项目人员未深入理解合同条款下对合同理解出现偏差,导致施工便道等一些临时设施的费用计量产生较大的争议,进而造成施工项目工期耽误、工程款结算是属于无依据或者合同无效的尴尬局面。施工过程中,分包人提交的进度签证经由承包人签字后确认有效,但由于其中无具体意见,产生因工程量和付款的争议,导致工期迟延,体现项目经理必须明确合同条款,严格按程序签证,建立起履约管理与进度管控的联动机制,促进建设项目正常推进和各利益方的权益保护。
二、施工进度控制下合同履约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程项目日益庞大、繁复,在施工进度中暴露出合同履约的问题。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合同变更或修改或转让等会出现这种情况;进度资源配置存在问题;风险管控存在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工程进度,需要马上加以重视并予以解决。
(一)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乏力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其主要表现在:对合同理解错误、标准不一、监督不到位;在上海某市政道路项目部,管理人员对于分包合同的履约处理,对施工便道等临时设施计量标准认识不同,造成合同履行上出现了偏差,在分包人报来的工程签证单签认上,只盖章未签字,在合同管理上违背了应有的程序和标准,由于这样一种方式导致项目部无法做出后期的工程量与工程款结算的依据资料,整个项目的合同管理混乱。从该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的理解来看,十分粗浅,合同管理制度没有按要求落实下去。根本原因是项目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合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没有针对性的了解和掌握合同各条款的意思、关联性和约束力,在处理具体合同事宜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使得项目难以顺利开展,更不利于项目的利益协调。
(二)进度资源配置失衡
工程项目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工程实施受阻、合同履约质量低劣。从市政道路项目情况看,分包合同关于价款划分有不明确之处,存在现场资源配置乱的情况;分包合同约定的工程措施费已包含在总价格中,但由于没有将施工便道费用计人签证单中,而项目部又没有就竣工图做出明确规定,所以也很难衡量资源配置和计价是否合理;同时,项目部也没有重视竣工图中所包含的内容及隐蔽工程工程量计取方式,以及与实际是否相符,而此部分往往无法量化,使项目部没有办法了解当时的资源配置和实际投入,造成资源配置与合同约定偏差大。资源配置与合同约定存在脱节,出现这种情况会使得项目成本控制失效,以及施工项目整体无法协调推进。项目管理团队在资源配置上不够有前瞻性,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资源需求预测机制来应对资源需求发生变动的情况,在成本控制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下造成了资源配置低效,对整个项目的进度以及效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风险管控机制缺失
工程项目风险管控机制缺失,将会直接危及合同履约安全;市政道路项目在承包人与分包人签订合同时,多以“背靠背”条款规定分包结算工程量不得大于业主批复量,并试图简单地用此条款将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但该风险转移缺乏法律依据,违反合同相对性原则,在项目实践中已为法院所否定。而即便仍按此种方式约定,也多以实际施工工程量为准进行结算。承包人因在定价材料确认阶段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提前锁定了部分材料的价格,最终导致竣工核算决算价远远超出发包方批复额度的情形时有发生。可见承包人的风险防控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项目建设管理方风险防范意识差,没有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在合同履约过程中未能及时准确地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没有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及应急预案、动态监控等风险防控体系,只停留在表层风险管理上[1]。
三、加强施工进度控制下合同履约的策略
要想做好施工进度控制,就必须做好合同履约管理工作。首先是要健全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其次是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及机械设备等资源;最后还要完善风险防控工作,并且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重视,进而促使合同履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证施工进度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一)强化合同管理机制
强化合同管理需要从制度建设、执行监督两方面着手,由项目管理团队建立合同管理台帐,定期跟踪合同价款涉及的设计变更单、图纸修改单及任务单、签证单,让有关文件有据可查、全程留痕;从市政道路项目的管理经验可以知道,可在项目部设合同管理岗位人员将合同条款进行系统的分解,并下达合同分解风险任务书、办理合同交底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分包人报送的签证要严加把关,所有的签证必须要做出“该项工作属于合同内,不予增加费用”的明确表态[2]。
(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要搞好了细而又细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配置资源的能力。对于项目部来讲,在签订合同时就要将工程措施费分清名目,弄清楚各类资源的投入对应其成本计价方式,将其费用构成明确写入合同之中;例如上海的市政道路项目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有些容易引起意见分歧和扯皮的地方如临时设施费用,在合同上须明确费用构成及计量办法。同时,在绘制竣工图时要从结算的角度做好审核工作,特别是隐蔽工程之类的重点部分的工程量,做到合理、无误。建立配置资源预警机制,做好人、机、料的动态配置工作,按进度需求及时调变更资源配置计划,同时对于项目重点工序,强化过程控制力度,以最经济的方法调配使用资源,实现项目运转的最有效率。
(三)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为健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首先要做好科学评估工作,不是随便将项目的全部风险转嫁给另外一方或依靠一些僵硬条款(比如“背靠背”)。建立以项目管理团队为主导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机制、科学分析和合理规避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针对市政道路项目而言,应注意加强对工程材料定价前开展好市场价格信息搜集,建立完善的材料价格信息库;通过规范流程防范出现价格风险;在工程量核算及造价管理上,则应完善好有关签证文件的审批流程,由技部门负责签证内容是否属实,商务部门根据合同约定,审核其应计价款;另外,还可定时举行项目风险评估会议,及时发现项目的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建立起一整套项目过程风险防控体系,助力项目顺利达成目标。
结语
要使工程项目合同履约和进度控制协调好,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操作。从整体上看,如果能做好合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风险控制工作的话,就不会产生合同方面的纠纷问题,也不会影响工程进度。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履约水平,同时完善制度建设,进而更好的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志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监管模式研究[J].城市开发,2024,(13):170-171.
[2]朱虹.现代企业合同履约管理及其重要性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