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作者

邢超

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日益普及,其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突破传统,从全新视角展开。在项目决策阶段,借助大数据搭建动态投资估算模型,并引入价值工程理念综合评估项目可行性。设计阶段,依托 BIM 技术实现三维造价模拟以精准实施限额设计,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设计变更管理。招标与合同签订阶段,通过精细化招标文件编制与创新合同计价模式降低造价风险。施工阶段,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优化算法优化资源配置,结合进度 - 造价双代号网络图与挣值法协同管控进度与造价。竣工结算阶段,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审核,并构建造价后评价指标体系总结经验。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全过程造价;BIM 造价模拟;价值工程评估

引言

在建筑行业持续革新的当下,工程总承包模式凭借其高效整合资源、缩短建设周期等显著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在此模式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关乎项目成本效益,更左右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当前,传统造价管理手段在应对工程总承包模式带来的复杂挑战时,暴露出诸多局限性。而数字化浪潮与新兴管理理念为该领域带来了创新机遇。本研究独辟蹊径,将深入探索如何巧妙融合前沿技术,如 BIM、区块链、物联网等,以及先进管理理念,如价值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层次且行之有效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体系,力求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造价管控开辟崭新路径,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建筑行业变革的先锋力量,正重塑着项目运作格局。在这一模式下,总承包商集设计、采购、施工等多环节于一体,实现项目的高度集成化管理。与传统模式相比,其独特之处鲜明。从责任主体来看,单一的总承包商承担起项目整体责任,避免了多方推诿现象,极大提升问题解决效率。在项目整合层面,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打破专业壁垒,促进信息流畅传递,使方案能在实施中精准落地。然而,新模式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设计施工一体化虽提升协同性,但也增加了设计变更管控难度,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造价失控;施工阶段各环节紧密相连,对造价协同管理的要求更高,传统管理方式难以满足需求。探索适应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路径,成为行业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

2.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2.1投资估算精准化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投资估算精准化是把控项目成本的关键起始点。传统投资估算常依赖经验与静态数据,难以契合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当下,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精准估算带来新契机。通过广泛收集海量相似建筑项目数据,涵盖不同地区、结构类型、建设时期等多维度信息,运用数据挖掘与分析算法,可深度剖析成本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联。同时,借助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结合实时市场动态,如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升降、政策法规调整等,构建起动态投资估算体系。该体系能随项目推进持续更新估算数据,精准反映项目真实成本趋势,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效规避因估算偏差导致的资金短缺或浪费,从源头保障项目经济可行性与造价可控性 。

2.2项目可行性评估创新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传统基于单一经济指标的可行性评估已无法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创新的项目可行性评估需融合多维度视角,为决策提供更全面依据。价值工程理念的引入成为关键变革,它从功能与成本双重维度审视项目。一方面,深入剖析项目预期功能,明确其在使用性能、环境适配、社会影响等层面需达成的目标;另一方面,精准核算实现这些功能所需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涵盖建设、运营、维护、拆除等各阶段费用。通过量化功能与成本的关系,计算价值系数,判断项目功能设置是否合理、成本投入是否高效。这种评估方式促使项目在规划阶段就权衡功能优化与成本控制,避免过度追求功能或片面压缩成本,助力筛选出兼具高价值与可行性的项目方案,从源头保障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3.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基于 BIM 技术的三维造价模拟是关键创新点。设计团队在构建三维模型时,系统可实时关联造价数据,直观呈现不同设计方案的成本差异。例如,调整建筑结构形式、选材规格,造价便随之动态更新,助力设计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精准把控成本,实现限额设计目标。同时,构建设计变更预警机制并结合区块链技术,为造价稳定保驾护航。当设计变更意图产生,系统依据预设规则评估其对造价的潜在影响并及时预警。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详细记录变更信息,从提出、审批到实施全程留痕,防止不合理变更引发造价失控,全方位保障设计阶段造价可控。

4.招标与合同签订阶段造价控制

招标文件编制精细化是关键一步。借助信息化工具,精准梳理造价条款,明确工程范围、计价规则、变更处理等细节,减少歧义。例如,利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深度应用,让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更详尽,使投标人对项目成本构成理解一致,避免报价偏差。同时,设置合理投标限价,不再单纯依赖经验值,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同类项目造价水平,结合市场实时行情,科学确定限价范围,既防止低价恶性竞争,又避免高价围标。合同计价模式创新同样重要。采用 “固定总价 + 风险分担” 模式,在固定总价基础上,明确双方对物价波动、政策调整等风险的分担比例。如约定一定幅度内物价上涨由承包商承担,超出部分按比例分担,合理分配风险,激励承包商主动控制成本,从招标与合同签订源头保障项目造价可控。

5.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建筑项目造价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创新的管控手段对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了施工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在施工现场,通过在设备、材料上部署传感器,可实时收集资源的使用状况、位置信息等。借助优化算法,依据施工进度与资源需求预测,对人力、材料、机械进行精准调配,避免资源闲置或过度投入,显著降低资源浪费成本。进度与造价的协同管理也迎来革新。构建进度 - 造价双代号网络图,将施工进度计划与造价预算紧密关联。运用挣值法,以计划工作预算费用、已完工作实际费用、已完工作预算费用为核心指标,动态监测项目执行情况。一旦出现进度滞后或成本超支偏差,系统及时预警,项目团队能迅速分析原因,调整施工方案与资源分配,确保施工过程中进度与造价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高效达成项目成本目标。

总结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优化极为关键。从项目决策起,便借助大数据构建动态投资估算模型,融合价值工程理念评估项目可行性,精准把控成本开端。设计阶段,依托 BIM 技术实现三维造价模拟,严格限额设计,利用区块链管理设计变更,稳固造价根基。招标与合同签订时,精细化编制文件,创新采用 “固定总价 + 风险分担” 模式,规避潜在造价风险。施工进程里,借助物联网和优化算法调配资源,以进度 - 造价双代号网络图与挣值法协同管控。竣工结算阶段,运用人工智能审核,构建后评价体系总结经验。这种全方位、融合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的造价管控方式,为工程总承包项目高效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开辟了全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祁嫱.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中国住宅设施,2024,(12):80-82.

[2]周轶.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居舍,2023,(33):173-176.

[3]王正肖,时庆霞.住宅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J].居舍,2025,(09):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