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现状、挑战与对策

作者

牛荦婷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秦皇岛 066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挑战及对策。数字化技术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了丰富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学精准性等机遇,但也面临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技术平台支持不力、数据隐私风险及数字鸿沟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强化技术平台服务支持,确保数据隐私安全,并弥合数字鸿沟,以推动高职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数字素养;技术平台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高职思政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也迎来了数字化赋能的新机遇。数字化技术不仅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在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挑战及对策,以期为高职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二、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丰富的教学资源

数字技术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数据信息库等,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材料。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还以多种形式呈现,如图文、音频、视频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创新的教学模式

数字化技术推动了高职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思政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而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学生打造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可感,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此外,线上教学平台的兴起也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性,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升的教学精准性

数字化技术还提升了高职思政教学的精准性。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为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智能辅导、自动评估等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使教师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

三、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挑战

(一)教师数字素养不足

教师是高职思政教育的主体,其数字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字化赋能的效果。然而,目前许多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还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创新;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将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和能力,导致数字化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二)技术平台支持不力

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需要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持。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方面,部分院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不到位,经常出现系统故障、数据丢失等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数据隐私风险

在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这也带来了数据隐私的风险。如果缺乏对数据和隐私处理过程的完善规范,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很有可能导致对个人敏感数据、隐私话题的滥用或不当泄露,进而埋下隐私安全隐患甚至引发隐私侵权事件。这不仅会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还会影响高职思政教育的公信力和形象。

(四)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是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导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拥有更好的硬件支持和更多的数字教育资源,而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这种数字鸿沟不仅制约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教育红利。

四、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高职院校应系统化推进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构建“理论+实践”的多元化培养体系。通过定期举办数字技术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解读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势;组织沉浸式工作坊,指导教师掌握智慧教学工具、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实操技能;开发定制化在线课程,涵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元宇宙课堂设计等前沿内容。建立教师数字能力成长档案,实施分层培养计划,针对不同信息化水平的教师开展差异化培训。配套完善激励机制,将数字化教学创新成果纳入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体系,设立专项教学改革基金支持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研究。对开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的团队给予专项奖励,通过教学竞赛、成果展示等形式推广优秀案例,形成“比学赶超”的数字化教学氛围。

(二)强化技术平台支持

高职院校要构建“一站式”智慧思政教学平台,整合在线课程、虚拟实践、互动社区等模块。平台建设应注重三个维度:资源维度上,开发系列化微课、动态案例库、VR红色教育基地等数字化资源;功能维度上,嵌入智能备课系统、学情分析工具、实时互动组件等教学支持功能;服务维度上,提供7×24小时技术响应和定期系统升级服务。深化校企协同,联合科技企业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思政教育产品,如行业楷模数字画像、工匠精神虚拟展馆等。

(三)确保数据隐私安全

高职院校需构建“制度-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制度层面,制定《教育数据管理办法》,明确数据采集“最小必要”原则,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规范第三方接入审批流程。技术层面,部署多层次防御系统,包括数据传输加密、生物特征认证、区块链存证等保障措施,定期开展渗透测试和安全审计。文化建设方面,将数据安全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教师岗前培训,每学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应急演练提升师生防护能力。

(四)弥合数字鸿沟

实施“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专项计划,建立东部优质高职对口支援中西部院校的结对机制。硬件方面,省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5G智慧教室、云计算平台等基础设施,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采购优质数字资源向薄弱院校开放。软件方面,组织“数字支教”行动,选派信息化骨干教师赴薄弱校驻点指导,开发适应当地网络条件的离线资源包。

五、结论

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虽然数字化技术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提升的教学精准性等机遇,但也面临着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技术平台支持不力、数据隐私风险及数字鸿沟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高职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强化技术平台支持、确保数据隐私安全以及弥合数字鸿沟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持续关注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对策和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伟波.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数字化改革路径探索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3, 14 (24): 194-196.

[2] 魏子斐. 高职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要义、现实挑战及实践策略 [J]. 成才之路, 2024, (32): 65-68.

作者简介:牛荦婷,女,198306,山东沂水,汉,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