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
杜兰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中心幼儿园
从本幼教工作有 18 个年头了,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每年六一的文艺演出。从毕业实习那时我就发现,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大搞文艺演出,开展“六一”活动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幼儿园的传统项目,其目的在于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体验过节的快乐,并获得发展。
但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幼儿“精心准备”,在一场场文艺演出中度过了自己的节日,不能否认,我们的孩子表演得很精彩,有的节目甚至比成人的文艺表演更吸引人,我们也不否认,让幼儿多接触艺术,多积累经验,对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六一”节是全体儿童的节日,是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展示自我并从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是“六一”活动追求的目标。但通过多年的幼教经历发现,在这个孩子的节日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过的快乐,成人化的训练方式要悬在正对幼儿进行可怕的健康透支。
从事幼教工作的都知道,对于幼儿而言,健康和安全是最重要的。然而,为了迫求“整齐划一”的艺术效果,使幼儿的动作整齐到位、队形变化有序,我们教师不得不大量占用幼儿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用于排练,有时甚至还要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每年春季刚开学,我们教师就要开始构思这一年的六一活动了。题材要新颖、内容要有看点、还要尽量发挥每一个幼儿的特点,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这也考验着每一个幼儿教师的神经。好不容易选好了节目,大概从三、四月份就要开始进行紧张的“六一”排练了。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总是会要求幼儿反复地练习某个动作,这样虽然能使节目流畅有序,但是对于这些只有几岁、注意力还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幼儿来说,实在是苦不堪言,毫无快乐可言。教师也因为对节目能否成功演出而焦虑,在排练时万分焦急,一会儿跑向左边,一会儿跑向右边,还边跑边喊:“牛牛,该蹲下了!”“毛毛,该转圈了!”更有时忍不住跑到幼儿跟前吼道:“怎么搞的?教了这么多遍还做错?还不好好做!”“还在发呆!再不好好做就别上台了。”“你想给我们班丢脸吗?你看看看别人班的小朋友……”一天下来,教师的嗓子也喊哑了,筋疲力尽。
在准备时间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在排练上了,对日常生活环节的重视程度难免降低,对未参加排练的幼儿难免关注不够,这样既不利于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也会使部分幼儿对教师甚至幼儿园产生心理障碍。比如,参加节目的幼儿会因教师态度恶劣而产生畏惧心理,未参加节目的幼儿会对教师的冷漠态度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对幼儿园产生抵触心理。有的孩子甚至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每到六一排练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幼儿在教室门口不肯进去,哭喊着:“我不要跳舞了……”教师则一脸的无奈。
有时幼儿园也考虑到教师和幼儿的辛苦,决定对“六一”的节目形式做一些改进,不要求全体幼儿都上台表演,只请一部分“自愿参与”的幼儿登台演出,但有的幼儿想参加,教师却不想让他加入,原因是教师认为他缺少“文艺细胞”;有的幼儿动作优美,节奏感强,但他却不想参加,有的幼儿不想参加,但家长想让他参加。结果到最后,“自愿参与”又变成了“教师选拔”。记得我好几年前带的一届大班时,幼儿园决定在园内搞一次小型演出,每班一个节目,这样一来有机会演出的“小演员”较少,其余都是“小观众”,
教师都觉得轻松许多,但没想到节目演出时,“小演员”们的家长兴奋、激动,拍照、拍录像,忙的不亦乐乎,而“小观众”的家长则尴尬、无奈,有的甚至低声责备孩子:“你怎么搞的,你看人家多会表演,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表演结束后,有的家长按捺不住向教师提议:“我们并不要求孩子表演的多好,只希望他们有登台锻炼的机会。”于是教师临时决定延续活动,最终,所有幼儿都拥有了表演机会。可是,由于缺乏计划,临时组织的活动,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大多数幼儿疲惫不堪、注意力涣散,活动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看到这些,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幼儿园“六一”活动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赞许还是幼儿的发展?“六一”本
该是幼儿欢乐的节日,现在却成了他们为了表演而忙碌节目。为了能得到专家的肯定,为了能让家长满意,幼儿在教师不断的催促和批评声中,辛苦的为“表演”的那一天准备着。试问:幼儿果真体验到了表演的快乐了吗?幼儿在表演活动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了吗?
每年,为了迎接“六一”的到来,幼儿园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本该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可如今我们看到孩子们如此的被动、消极,这样的活动价值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对艺术指导要点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可我们看到的“六一”艺术活动往往追求结果,忽视幼儿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幼儿获得美的感受的目标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练。最后,前来观看的领导满意了,园长和教师也满意了。可幼儿呢,他们满意了吗?他们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什么?
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掌声和称赞虽然能暂时挥去幼儿一脸的倦怠,但难以挥去幼儿胜利疲惫、心理疲惫和精神压力。如果“六一”节让幼儿过的比平时还辛苦,让幼儿的欢乐变成抱怨,这样的节日又有什么意义呢?“六一”节是儿童自己的节日,儿童才是“六一”节的主人,他们有权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迎接这个节日。
此外,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角度来看,过度的训练容易导致骨骼变形,对幼儿的体型和体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幼儿皮肤娇嫩,保护性差,化妆品尤其是劣质化妆品对幼儿的皮肤伤害极大,幼儿原本怀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当随着排练次数的增多、时间的延长,幼儿表演的兴趣越来越淡。此时,强行要求幼儿去做已逐渐失去兴趣的事,幼儿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讨厌表演,表演本应该是幼儿表达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现在却成了一种任务,他们还会喜欢表演、喜欢艺术吗?当然不会了。幼儿为过节如此辛苦、乏味地准备,不如不过。我们在为幼儿的表演热烈鼓掌时,是否看到这荣耀背后的真相?也许我们教师和家长都明白,但无能为力。我们必须明白,幼儿是天真、纯洁和健康的代言人,他们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需要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