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李国豪

烟台市芝罘区消防救援大队 26400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消防监督管理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法治化建设作为提升消防监管效能的关键路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我国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进程中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能力不足及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消防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对公共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深入探讨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对于推动消防治理体系现代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 法律体系层面的问题

1.1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消防监督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存在明显的空白与滞后现象。一方面,部分传统领域的消防法规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例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特殊场景的消防安全规范亟需更新;另一方面,针对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储能设施等)的专项法规尚未完善,导致监管缺乏明确依据。此外,一些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的情况,进一步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这种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状况,不仅增加了执法难度,也使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1.2 法规执行力度不足

即使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其执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首先,许多法律条款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基层执法人员难以操作。其次,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执法标准不统一,容易引发推诿扯皮现象,削弱了监管效能。最后,部分地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震慑,使得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消防法规置若罔闻,增加了火灾隐患的发生概率。因此,强化法规执行力度已成为推动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执法能力层面的问题

2.1 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消防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部分执法人员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在面对复杂的消防安全问题时,难以准确判断和有效处置。例如,在涉及危险化学品或特殊建筑结构的火灾隐患排查中,专业知识的不足可能导致监管漏洞。另一方面,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受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较大,部分地区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进一步加剧了执法人员能力的分化。此外,随着新型消防技术的应用,执法人员若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能,将直接影响执法效率和质量。

2.2 技术手段落后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消防监督管理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执法效能,但目前仍存在技术手段落后的现象。首先,部分地区的消防监督管理尚未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和人工巡查方式效率低下,容易遗漏隐患点。其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滞后,各部门间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导致协同管理困难。最后,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在消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其在风险预警、动态监控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加强技术手段创新是提升执法能力的重要方向。

3 社会参与层面的问题

3.1 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当前,公众对消防安全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较低,这是制约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部分群众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例如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或逃生设备,在火灾发生时容易因错误操作而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许多单位和个人对日常消防隐患排查不够重视,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火灾“离自己很远”,从而忽视必要的预防措施。此外,由于宣传教育覆盖面不足或形式单一,导致消防安全理念难以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剧了公众意识淡薄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火灾风险,

也给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额外压力。

3.2 行业自律机制缺失

在消防领域,行业自律机制的缺失也是影响法治化建设的一大障碍。首先,一些行业内部缺乏明确的消防安全标准和规范,企业往往更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安全投入,导致潜在隐患长期存在。其次,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无法有效监督企业的消防行为。最后,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功能较为薄弱,未能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管理机制。这些问题使得消防监督管理更多依赖于政府主导,而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有限,难以实现真正的多方共治格局。

二、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完善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的基础。首先,需加强立法工作,针对新兴领域制定专项法规。例如,新能源汽车、储能设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消防安全挑战,应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填补空白。其次,应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特殊场景中,应进一步细化安全标准和管理要求。此外,还需强化执法标准的统一性,通过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实施细则,为基层执法人员提供明确依据。同时,要注重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衔接,避免因法律冲突而影响执法效果,从而构建起科学、系统、高效的消防法律体系。

2 提升执法能力

提升执法能力是增强消防监督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实战演练,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法律素养。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助力精准监管。例如,通过构建智慧消防平台,实现火灾隐患动态监测、风险预警和数据共享,提升执法效率。此外,还需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执法质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激励执法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消防执法队伍。

3 优化社会参与机制

优化社会参与机制能够有效弥补政府监管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消防知识讲座、组织应急演练等,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其次,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并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对企业的消防管理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其主动履行消防安全责任。最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消防治理,包括志愿者服务、举报违法行为等,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消防安全环境。

三、总结

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法规滞后、执法能力不足以及社会参与机制缺失等,并从完善法律体系、提升执法能力和优化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通过加强立法、强化培训、引入科技手段以及增强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可有效推进消防监督管理法治化进程。未来应继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现代消防治理体系,为社会安全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肖 诗淇. 消 防法 治建 设背 景 下消 防安 全监 督管 理研 究[J]. 质 量与市场,2025,(05):93-95.

[2] 李程. 为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监督管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J]. 法治与社会,2025,(01):22-23.

[3]竹怀林,籍瑶,赵艳芳,等.强化入河(海)排污口监督管理的法治思考[J].环境保护,2021,49(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