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张思思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实验中学 712100

引言

传统化学教学常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学生虽能背诵元素周期表、默写化学方程式,却难以解释“铁锅生锈”“食盐结块”等生活现象。科粤版教材编排时着重融入生活元素,通过引入诸多贴合生活的实例与活动,搭建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仅是照本宣科地运用这些教材案例,而不加以拓展深化,学生便难以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有效建构。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双向衔接”——既要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又要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世界,形成“生活—化学—生活”的认知闭环。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视学习为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情境、协作与意义生成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将抽象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度联结,有效激活原有认知结构。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教学中,若直接呈现化学方程式,学生仅能机械记忆符号系统;而以“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水止痒”的生活案例导入,学生可结合自身被叮咬后皮肤刺痛(酸性蚁酸作用)与涂抹碱性肥皂水后缓解的体验,自主推导出酸碱反应降低物质刺激性的本质,进而理解中和反应在调节溶液 pH、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核心价值,实现从生活经验到科学概念的主动建构。

生活化教学设计的三大原则紧密围绕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展开。真实性原则强调教学案例必须扎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域,如家庭厨房中的食材反应、校园绿植的酸雨影响、社区垃圾的分类处理等,通过具象化场景消除化学知识的抽象感。启发性原则要求问题设计具有思维张力,例如在“自制汽水”实验中,通过“气泡喷涌的力学原理”“不同糖分对二氧化碳溶解度的影响”等递进式提问,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走向本质探究。跨学科原则则突破学科壁垒,如分析蓝藻暴发时,需整合化学氮磷检测、生物种间竞争、地理水文循环等知识,培养学生用多元视角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路径与案例分析

在“溶液的酸碱性”教学中,“厨房化学实验室”项目以生活化场景为载体,将抽象化学概念具象化。任务发布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厨房中选取白醋、柠檬汁等酸性物质与苏打粉、洗洁精等碱性物质,通过榨汁、过滤等简单操作提取紫甘蓝汁作为天然指示剂。实验探究中,学生自主测试自来水、牛奶、豆浆等液体的酸碱性,发现紫甘蓝汁遇酸呈红色、遇碱显绿色,并记录不同液体的颜色变化规律,同时拍摄实验过程视频以增强直观性。知识迁移环节,教师结合科粤版教材中“常见的酸和碱”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胃酸过多时氢氧化铝凝胶中和盐酸的原理,以及小苏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蓬松的化学过程。最终,学生通过制作包含实验流程图、酸碱反应示意图、健康饮食建议的“厨房化学手册”,将化学知识系统化。这一项目通过“观察—实验—应用”的闭环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 pH 试纸使用等技能,更培养其用化学视角解决健康护理、食品加工等

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中,“社区金属设施调查”活动以真实社会问题为切入点,构建“观察—探究—行动”的学习链条。问题驱动阶段,教师通过展示社区内锈蚀的自行车架、剥落的铁艺栏杆等照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损坏的成因,激发探究兴趣。实地考察中,学生分组对路灯杆、健身器材等设施进行材质识别、腐蚀程度分级,并记录其所处环境特征,如是否靠近污染源或处于潮湿区域,同时拍摄照片、绘制设施分布图以形成直观数据。实验验证环节,学生在实验室模拟盐水浸泡、干燥通风等不同环境,观察铁钉腐蚀速率差异,并与社区调查结果对比,验证涂油、镀锌等防护方法的有效性。最终,学生撰写《社区金属设施维护建议书》,提出可行性方案并提交物业,将化学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行动,在深化电化学原理认知的同时,培育公民责任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

在“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能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习兴趣。实践路径上,首先要挖掘生活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如塑料制品、酒精、食醋等,它们都含有有机化合物。在讲解时,展示这些物品,引发学生好奇心,自然引入有机化合物概念。其次,创设生活情境。模拟厨房场景,提出问题:“为什么食醋能去除水垢?”引导学生思考食醋中的醋酸(有机化合物)与水垢成分的反应,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理解有机化合物性质。再者,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用酒精灯加热不同有机物,观察燃烧现象,记录并分析,加深对有机物可燃性的认识。以“乙醇”教学为例,先展示白酒、医用酒精等实物,介绍乙醇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接着,通过视频展示乙醇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火焰颜色、产物等,总结乙醇可燃性。最后,联系生活,讨论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更轻松掌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本质是“回归教育本真”——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认识世界、改造生活的起点。通过厨房实验、社区调查、文化探究等多样化路径,学生不仅能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学会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用人文情怀关注社会。未来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挖掘生活素材的育人价值,例如结合“碳中和”目标设计“家庭碳排放计算器”项目,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化学工厂安全演练”,让生活化教学始终与时俱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银利.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厨房中的化学”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4,(17):76-79.

[2]田雪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4,(07):105-107.

[3]张典仁.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3,(0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