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作者

江栋

韶关市金禧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省韶关市 512000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引发各种风险,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对于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风险评估能够识别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而科学的风险控制策略则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失,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1.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风险因素

1.1 质量风险

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工艺存在缺陷、质量监管不到位等,都可能引发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例如,使用劣质水泥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不规范的焊接工艺可能使钢结构连接不牢固,存在安全隐患。

1.2 时间与进度风险

时间与进度风险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化、不可抗力因素等。设计变更可能打乱原有的施工计划,需要重新调整施工顺序和资源配置;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大风等,会迫使施工暂停,延误工期;此外,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未能及时解决,也会影响工程进度。

1.3 成本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工程量变更、施工效率低下等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如钢材、水泥价格的上涨,会使工程成本超出预算;工程量的增加,如业主提出额外的设计要求,若未及时调整合同价格,也会给承包商带来成本压力。

1.4 安全风险

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高处作业未做好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施工机械操作不当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责任和声誉损害。

1.5 环境与社会风险

建筑工程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如施工噪音、粉尘污染、废水排放等,可能引发周边居民的投诉和环保部门的处罚。同时,工程建设还可能涉及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社会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2.1 定性评估方法

专家调查法在建筑工程管理风险评估中应用广泛。邀请行业内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的专家,他们凭借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对建筑工程各环节的风险因素展开全面识别与评估。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项目,能精准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影响程度的深浅。故障树分析法以顶事件为切入点,像建筑工程中的重大质量事故、严重安全事故等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自上而下剖析引发顶事件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原因,构建清晰的故障树图形,通过层层分析,精准定位导致风险的关键因素,为风险防控提供明确方向。

2.2 定量评估方法

蒙特卡洛模拟法在建筑工程风险定量评估中作用显著。先构建贴合工程实际的风险模型,将各类风险因素融入其中,借助随机数生成技术,对风险因素进行海量次数的模拟。通过大量模拟结果,精确计算出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数值,为风险应对提供量化依据。敏感性分析法聚焦于各风险因素对工程目标的影响。分析成本、进度等工程目标随不同风险因素变化的幅度,确定哪些因素对目标影响最为敏感。据此,在风险管理中可优先关注和控制这些敏感因素,提高风险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2.3 综合评估方法

综合评估方法巧妙融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优势。先运用专家调查法,专家们凭借经验对建筑工程风险因素进行初步识别和评估,快速确定风险的大致范围和等级,为后续评估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关键风险因素,采用定量评估方法深入分析。如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关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或用敏感性分析法确定关键因素对工程目标的影响程度。这种综合方式既能全面覆盖各类风险,又能精准量化关键风险,使建筑工程管理风险评估更加科学、准确、全面,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3.1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基石。在完善责任制度方面,需精准明确项目各参与方的安全职责,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形式,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如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需全面统筹施工安全;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则承担监督责任,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检查机制要求构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相结合的严密体系,像每周开展一次施工现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一般性安全隐患;每月进行一次塔吊、脚手架等专项检查,针对重点部位排查风险;依据季节特点开展季节性检查,防范季节性灾害。提升培训效果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确保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人都能接受系统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与技能。建立应急体系则要编制详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3.2 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对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科学编制施工方案需紧密结合工程特点与现场条件,精心挑选合理工艺。例如在软土地基施工中,采用“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技术,可有效降低沉降风险。加强关键工序管控要针对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严格实施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与专家审查,确保施工安全。推广先进技术方面,应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能提前发现碰撞问题,避免施工中的冲突与返工;采用无人机巡检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安全,及时发现隐患。强化设备维护需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3.3 提升作业人员素质

提升作业人员素质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安全教育需通过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方式,向作业人员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建立奖惩机制,对安全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激发其遵守安全规定的积极性;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作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强化行为监管要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安全员巡查等手段,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规范作业流程,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完善合同与法律管理

完善合同与法律管理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提供坚实保障。明确合同条款需在合同中详细约定风险分担机制,例如规定材料价格波动超过 5%时,调整合同价款,合理分担市场风险,避免因价格波动产生纠纷。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对合同进行全面合法性审查,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防止合同漏洞引发法律风险;在出现法律纠纷时,法律顾问能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建立履约跟踪机制,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维护项目的正常秩序,降低合同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通过采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提升作业人员素质和完善合同与法律管理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中的风险,保障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工程建设环境。

参考文献

[1]谭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J].城市建筑,2025,22(14):227-229.

[2]潘彦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25,22(02):230-232.

[3]朱凯.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控制研究[J].江西建材,2019,(0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