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技术人才流失成因及“留才、育才、用才”机制构建研究
宋贤芹
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安徽神源煤化工公司 235000
引言
随着煤矿行业迈入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煤矿企业在技术人才引进与保留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技术人员流动频繁,稳定性较差,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技术人才更是推动煤矿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本文立足煤矿企业实际,从技术人才流失的主要成因出发,深入探讨影响其稳定性的深层次因素,并围绕“留才、育才、用才”三方面提出机制构建路径,为煤矿企业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一、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现状及流失问题概述
当前煤矿企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急需大批掌握采矿自动化、智能控制、安全管理等前沿技术的人才。技术人才在煤矿企业中承担着设备维护、系统运行、技术改造、安全监管等核心职能,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矿井生产安全与运行效率。然而,从整体看,煤矿企业技术人才普遍存在人员结构老化、新生力量补充不足、人才梯队断层等问题,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企业技术岗位空缺长期难以补齐,造成技术支撑不足、项目推进缓慢、安全风险加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从人力资源数据来看,煤矿企业技术人员离职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中青年技术人员占比较高,表现出岗位稳定性差、忠诚度不强的问题。这一现象既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也反映出当前人才管理机制存在短板,亟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提升技术人才吸引力与留存率,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二、煤矿企业技术人才流失的主要成因分析
技术人才的流失是一种复杂的人力资源现象,其形成通常由内外部因素交织共同驱动。从内部来看,首先,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是影响人才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煤矿企业存在薪酬结构单一、技术岗位激励不足、绩效分配不透明等问题,难以体现技术劳动的价值,导致人才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其次,职业发展空间受限也是人才流失的诱因。部分企业技术人员晋升渠道不畅,职级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成长路径规划,致使人才长期处于“平台低、动力弱、天花板低”的状态。第三,工作环境艰苦、安全风险高亦影响技术人才的工作意愿。煤矿作业现场多存在高温、潮湿、粉尘大等不良条件,加之加班频繁、生活条件有限,容易导致身心疲惫与职业倦怠。第四,管理理念滞后、文化氛围薄弱亦制约人才的情感归属感。一些企业忽视人才关怀与参与机制,技术人员缺乏价值认同与成就感。从外部来看,市场竞争激烈,外部优质企业提供更优厚待遇与发展平台,使得技术人才易于被“高薪挖角”,加剧人才流动。此外,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吸引大量年轻工程技术人员转投新能源、数字科技等行业,也是当前煤矿技术人才面临的重要流失压力。因此,煤矿企业需要从体制机制、文化建设、工作环境等多个层面系统分析流失根源,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人才保障体系。
三、煤矿企业“留才”机制的构建路径
留才是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首要任务,其核心在于增强技术人员的职业认同感、组织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首先,应优化薪酬激励体系,建立与岗位价值和绩效成果紧密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突出技术岗位的核心地位,实施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与长期激励结合的复合薪酬制度。对于在关键技术岗位、完成重大技术项目或在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专项奖励与荣誉激励,提升其成就感。其次,完善福利保障体系,包括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助、健康体检、子女教育等多元福利,减轻员工后顾之忧,提高其生活质量。第三,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通过优化作业场所设施、改善生活区配套、加强安全管理等手段,提升员工的工作舒适度与安全感。第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企业文化氛围,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理念,开展技术交流、文体活动与员工关怀,激发团队凝聚力。第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员工参与机制,让技术人才在企业治理中拥有发声权和参与权,增强其组织认同与归属意识。
四、煤矿企业“育才”机制的系统设计
育才是提升技术人才整体素质与能力结构的关键举措。首先,应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训体系,根据员工不同成长阶段与岗位特点,制定初级培训、岗位培训、管理培训与技术提升培训等多层次培养计划,提升员工综合能力。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前沿技术课程与教学资源,提升培训专业性与前瞻性。其次,实施岗位轮换与实岗锻炼机制,推动技术人员在采掘、安全、通风、电气、调度等多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拓宽其业务视野,形成多能型人才。第三,构建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制定明确的职级晋升体系与技术等级评定标准,让员工在技能提升与岗位晋升之间形成正向激励链。第四,加强导师带徒制度,安排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对年轻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传帮带,促进知识与经验的代际传承。第五,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动,鼓励员工参与技术攻关、管理创新与标准制定,提升其技术话语权与行业影响力。
五、煤矿企业“用才”机制的优化路径
用才是发挥人才效能、实现人岗匹配与组织价值提升的核心环节。首先,应坚持“以岗定才、因能设岗”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岗位职责体系与能力模型,实现人才精准配置与岗位动态调整,提升人岗匹配度。其次,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将技术人才的考核指标从单一的生产任务完成扩展至技术创新、问题解决、团队协作与培训指导等方面,全面评估其综合绩效。第三,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对于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技术人才给予职务晋升、项目主导权或技术决策权等发展机会,真正体现“能者上”的用才理念。第四,搭建技术交流与协同平台,设立创新工作室、技术委员会、专业研究小组等组织形态,促进人才之间的知识共享与技术协作,提升集体智慧水平。第五,推动人才国际化与区域化配置,鼓励优秀技术人员参与跨企业、跨区域的技术项目、外出培训或学术交流,拓展其思维广度与技术视野。
结论
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的稳定发展事关行业转型升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煤矿企业技术人才流失的成因,结合“留才、育才、用才”三大维度,提出了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保障机制。研究表明,优化薪酬福利、加强培训体系、完善岗位管理与激励政策,是提升技术人才满意度、忠诚度与能力水平的关键路径。未来煤矿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推动管理理念与技术发展同步进步,构建“以人为本、技为核心、用才有道”的人才发展格局,以保障在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背景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成斌.煤矿企业技术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煤炭,2021(6):112-115.
[2]张红军.提升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稳定性的机制探讨[J].煤炭工程,2022(3):87-90.
[3]李俊峰.煤矿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J].人力资源管理,2023(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