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财政工资统发与预算管理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作者

单晓娟

白城市洮北区财政局

财政工资统发以及预算管理属于财政管理工作里相当关键的部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关系,当下财政管理对于精细化以及科学化方面的要求在日益提升,仅仅单独去推进财政工资统发或者预算管理,已然很难契合当前的发展需求。探讨二者协同发展路径,实现信息、制度、人员等多方面的协同,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管理效能、保障政府部门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工资统发与预算管理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一)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财政工资统发工作会涉及到大量财政资金的拨付以及发放事宜,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以及使用展开全面规划与控制,这两者协同发展可为财政资金安全且高效地使用奠定坚实基础,在传统模式下,工资统发和预算管理有可能出现脱节状况,预算编制的时候对工资发放的精准需求掌握不够准确,造成预算安排不合理,出现资金闲置或者短缺等问题[1]。协同发展可推动预算编制充分考量工资统发的实际需求,依照人员编制、工资标准等相关因素,精确测算工资发放所需要的资金,让预算安排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二)提升财政管理规范化水平

财政工资统发和预算管理协同发展属于提升财政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关键举措,协同发展需要构建统一的财政管理标准以及流程,自预算编制环节起始,要明确工资统发相关预算项目的设置、核算方法以及编制口径,以此保障预算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在预算执行阶段,需规范工资统发的操作流程,涉及人员信息审核、工资计算以及资金拨付等环节,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依。协同发展可帮助加强财政部门内部以及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财政部门与人事、编制等部门创建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人员变动信息,为预算调整和工资统发提供准确依据,防止因信息不畅引发管理漏洞和决策失误,推动财政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精细化方向迈进[2]。

二、财政工资统发与预算管理协同发展路径

(一)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壁垒

财政工资统发以及预算管理关联着多个部门以及大量数据,像人事部门的人员相关信息、编制部门的岗位编制方面数据、财政部门的预算安排与执行数据等等,在以往的模式里,这些数据分散于不同系统之中,形成了信息孤岛,使得数据更新不及时又不一致,对协同效率产生了影响,打造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是打破数据壁垒的关键所在。这个平台需要拥有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可依照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对各部门的相关数据给予整合,举例来说,当人事部门在人员入职、离职或者晋升等信息出现变动的时候,会实时把数据上传到共享平台,编制部门会及时更新岗位编制情况,以此保证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以及工资统发的时候可获取到最新且准确的信息。平台要设置严格的数据安全防护机制,保障数据在传输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

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各个部门可达成数据的实时查询以及交互,财政部门在编制工资统发预算之际,可以直接从该平台获取如人员数量、工资标准等关键数据,以此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程度以及科学水平,在预算执行进程当中,同样可实时监控工资发放状况,将其与预算安排展开对比分析,及时察觉偏差做出调整。

(二)完善制度体系,明确协同规则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财政工资统发与预算管理协同发展的保障。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协同制度,各部门在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模糊地带,容易出现推诿扯皮、工作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一套涵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全过程的协

同制度[3]。

在预算编制这个环节当中,要清晰明确各个部门在提供数据以及参与预算审核等诸多方面所应承担的职责,其中人事部门需负责提供准确无误的人员信息以及工资标准,编制部门要提供岗位编制的具体情况,财政部门依据这些信息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并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要建立起预算编制的沟通协调机制,各部门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协商并加以解决,以此保证预算安排能契合实际需求,又能符合财政承受能力。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制定工资统发与预算执行的衔接制度,明确工资发放的具体时间节点、详细流程以及资金拨付方式,保证工资可按时足额发放,还要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财政部门实时跟踪工资统发资金的使用状况,对于异常支出及时进行预警以及干预,要规范预算调整的程序以及要求,当出现人员变动、工资标准调整等情形需要调整预算时,严格依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以保证预算调整有合理性与合规性。在监督环节,要建立健全协同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工资统发以及预算管理整个过程的监督,整合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明确监督的重点内容以及方式,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工资发放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违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保证财政资金可安全有效使用。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协同能力

财政工资统发与预算管理协同发展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协同能力的人员队伍。目前,部分工作人员对跨部门业务了解不足,缺乏协同工作的意识和技能,影响协同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人员培训是提升协同能力的重要途径[4]。

进行跨部门业务培训,安排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彼此学习业务知识,比如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知晓人事部门的工资核算办法以及编制部门的岗位设置原则,人事和编制部门工作人员熟悉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流程,借助培训,消除部门间的业务隔阂,让工作人员能从整体层面理解并把握财政工资统发与预算管理的协同关系。强化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预算管理软件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持续发展,财政工资统发和预算管理变得日益依赖信息化手段,经过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录入、查询、分析等功能,可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培育工作人员的数据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为预算决策和工资统发给予支持。

结束语:

财政工资统发与预算管理的协同发展是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制度体系、加强人员培训等路径,可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协同共进。未来,需持续优化协同机制,不断适应财政管理新形势,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参考文献:

[1]钟雄德. 关于事业单位有效实施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思考 [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5, (13): 199-201.

[2]从部门决算视角探析增强基层财政工资运转保障能力的路径 [J]. 预算管理, 2025, (06): 19-22.

[3]吴霜. 关于基层财政工资统发系统信息化改革实践运用的探讨――以 G 区基层财政为例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 (16): 113-114.

[4]许文珍.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及国库统发工资会计账务处理 [J]. 纳税, 2019, 13 (32): 7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