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与优化
杜灵灵
中检集团公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 277100
引言
矿山开采作业环境复杂严苛,对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效率提出极高要求。传统人工或半自动控制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矿山集约化、大型化、深部化开采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其精确、快速、稳定的优势,成为矿山机电设备升级改造的关键路径。该技术通过集成传感、控制、驱动、通信与信息处理,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闭环控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管理水平。本文旨在系统梳理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矿山核心机电设备领域的应用场景,并针对当前技术瓶颈与发展趋势,探讨其优化路径,为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矿山机电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本质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构建起对矿山生产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逻辑运算与精准调控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设备运行过程的无人化干预、智能化决策与最优化控制。该系统通常由底层传感器与执行机构、中间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分布式控制系统、上位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构成闭环网络,形成“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其技术内涵涵盖驱动控制、顺序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等多个层面,且需兼顾硬实时性与软实时性需求。随着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的成熟,该技术正快速向全数字化、深度网络化、高度智能化方向演进,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得以显著提升,为矿山生产模式由机械化向智能化变革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二、核心机电设备中的关键应用领域
在矿山生产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已深度渗透至多个关键环节,并持续向精细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矿井提升设备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提升机速度、位置及张力的精准闭环调节,通过变频调速与矢量控制技术保障了提升过程的安全平稳与高效节能,同时具备过卷保护、滑差补偿等安全防护功能。带式输送运输系统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多机协同驱动功率平衡、智能调速、沿线故障监测与紧急制动,并集成物料流量检测实现输送带速度的动态匹配,大幅提升了运输系统的吞吐效率与运行可靠性,降低机械磨损。矿井主通风设备通过自动化系统依据井下环境参数变化自动调节风机叶片角度或转速,实现风量的按需分配,显著优化通风效率并降低无效能耗。排水系统则基于液位、流量传感器数据实现水泵的自动启停、轮换运行及故障预警,避免水仓溢流或抽空事故。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
尽管应用广泛,矿山机电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深化仍面临若干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首要问题是系统集成度不足,不同厂商、不同时期建设的自动化子系统因通信协议异构、数据格式不统一而形成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现象普遍,阻碍了全矿生产数据的贯通与跨系统协同优化,制约了整体能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控制算法的适应性有待提升,矿山地质条件多变、负载扰动频繁且具强随机性,现有基于经典 PID 或简单逻辑的控制策略在面对非线性、强耦合、大滞后的复杂工况时,其鲁棒性与自适应性表现不足,易导致控制品质下降甚至失稳。再次,矿山井下环境恶劣,存在高强度电磁干扰、空间拓扑受限、潮湿多尘及潜在爆炸风险,对工业控制网络的物理层传输介质、协议栈实时性及设备抗扰度构成严峻挑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完整性与低延时性难以在极端条件下始终保证。此外,基于设备运行数据的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处理效率低,故障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精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潜在价值。
四、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优化路径
突破现有瓶颈,需聚焦于关键技术环节的持续优化升级,构建更适应矿山复杂场景的智能化控制体系。系统集成优化是核心方向,须大力推进基于统一平台或国际标准协议的总控系统建设,通过数据中台技术打破子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支撑全局决策优化。控制算法优化是提升性能的关键,应大力研发并应用先进控制算法,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虚拟调试与参数整定,增强系统在面对复杂多变工况时的动态响应速度、自适应调节能力与抗强干扰性能。网络通信优化是保障基础,需部署高可靠性、低延时、强抗干扰的工业以太网或符合矿用本质安全要求的工业无线网络,并融合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构建确定性的实时通信骨干网,确保关键控制指令与高精度监测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智能化升级是未来趋势,应深度挖掘设备运行数据价值,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发展具备多维度状态感知、智能分析、自主决策与预测性维护功能的高级应用系统,实现从基础自动化向认知智能化的根本性跃迁。
五、应用成效与发展前瞻
矿山机电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与持续优化,已在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并为更高阶的智能化演进铺平道路。生产效率层面,自动化运行减少了人工干预环节,提升了设备连续运行时长与作业节奏,通过精准调度与协同控制使设备有效利用率大幅提高,矿山产能得以稳定释放。安全保障层面,系统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机制有效预防了过载、超速、跑偏等事故隐患,安全联锁保护功能与紧急停机系统显著降低了重大设备事故发生率,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升。能源管理层面,基于工况需求的智能调速与功率优化控制策略显著降低了设备空载或轻载运行比例,结合峰谷电价策略实现电能消耗的精益化管理,单机能耗下降可达 15%-30% 。展望未来,随着 5G、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矿山自动化控制体系的深度融合,矿山机电设备的控制将向全面感知、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协同优化的更高阶智能化阶段迈进。
结论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矿山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已全面渗透至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及供电等关键机电设备领域,显著优化了运行效率、安全性与能耗管理。当前技术深化仍受限于系统集成不足、控制算法适应性弱、网络通信稳定性差及智能诊断能力欠缺等瓶颈。未来需聚焦四大优化路径:构建统一平台破除信息孤岛,研发先进算法提升复杂工况适应性,部署高可靠网络保障实时通信,融合人工智能实现预测性维护与智能决策。随着 5G、工业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矿山机电设备控制将向全面感知、自主决策、协同优化的高阶智能化阶段演进。持续推动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矿山生产体系的战略基石,亦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参考文献:
[1]葛均超.矿山机电设备变频控制技术原理及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18):208-210.
[2]张鑫.浅谈自动化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应用[J].写真地理,2020,(11):0196-0196.
[3]黄粒.自动化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3,(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