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慧课堂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盛汝昂

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江苏徐州 221011

在教育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具有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特点的智慧课堂为解决初中数学教学、学习、评价相互脱节的问题带来了可能。“教-学-评”一体化是将教、学的过程与评价活动相结合,使评价融入教学,与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是新课标背景下产生的新兴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具备的情境创设、数据采集、实时互动等功能,为“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地提供了支撑。如何借助智慧课堂重构教学评生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学习的自主性和评价的时效性,成了关键的研究课题。

一、教:智构情境课堂,驱动深度教学

构建具有智慧性的情境课堂,应当以核心素养作为指引方向的准则,凭借数字技术搭建与教学目标相适配的认知情境。教师把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的认知起始点相结合,运用多媒体以及虚拟仿真工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能够进行探究的载体,进而引导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借助智慧课堂所具备的互动功能,设计具有递进特征的问题链,以此推动学生开展协作研讨活动,促进他们的思维相互碰撞,从而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1]。与此同时,凭借课堂数据开展实时的分析并获取认知反馈,对情境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的节奏展开动态的调节,实现知识传授和思维培养的同步进行,进而推动深度教学的开展。

比如在教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凭借智慧课堂所具备的虚拟仿真工具构建出“超市购物结算”的教学情境,在该情境中设定不同商品的定价(包含正负数,如折扣商品为负数),满减规则等要素,将有理数混合运算巧妙融入结算流程,利用互动屏幕将所创设的情境展示出来,并设计具有递进性质的问题链:首先引导学生计算单种商品打折之后的价格,接着计算多种商品的总价格,最后结合满减规则算出最终需支付的金额。同时,教师借助课堂数据实时查看学生答题进度和正确率,针对学生普遍遇到困难的“负数与正数混合运算”环节,迅速调整情境复杂程度,增加简化案例,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加深对运算逻辑的理解。

二、学:慧用数据工具,激活自主探究

学生需借助智慧课堂的数据工具搭建个性化探究路径,通过智慧平台的资源推送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获取适配的学习资料、微课视频,为探究活动奠定基础,运用在线思维导图、几何画板等工具,将探究成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2]。学生借助互动终端参与实时答题、讨论,依据个人学习数据报告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调整探究策略。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利用数据共享功能进行交流互补,拓宽观察和思考的视角,充分调动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智慧平台当中的“个性化资源库”。学生根据平台推送的自身预习数据(如“等式性质理解较薄弱”),自行获取对应的微课和练习,利用在线思维导图工具梳理“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等步骤,把探究的思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完成自主练习之后,学生通过互动终端提交答案,平台生成个人的数据报告,并且标注出如“移项变号容易出错”这类问题。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分享思维导图和报告,针对错误原因进行互补分析,调整探究策略,同时在数据工具的辅助下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自主认识。

三、评:数智动态反馈,赋能精准提升

数智动态反馈需构建具有多层面、即时性特点的评价体系,借助智慧课堂的数据收集技术获取学生课堂参与度、答题正确率、探究质量等过程性数据,突破传统评价的局限,实现全程跟踪追溯。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个性化报告,诊断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运用、素养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调整和学习优化提供支撑。构建评价结果的动态应用机制,将反馈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改进措施,教师据此调整教学重难点和指导方式,学生明确自身改进方向,形成完整闭环,实现以评价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目标[3]。

比如在教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时,教师可以凭借智慧课堂具备的数据采集功能抓取学生在多个维度的表现情况:涵盖实时答题方面的数据(如“平行线判定定理应用的正确率”);课堂互动环节的发言表现(如“对平行线性质所做解释的逻辑性”);探究任务实现的成果(如“画平行线步骤的完整性”)。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生成关于班级以及个人的报告,从中发现班级整体普遍存在“‘同位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之间因果关系混淆”的问题。个人则标注“复杂图形中找平行线困难”。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增添有关因果辨析的实际案例;学生依照报告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在复杂图形中寻找平行线的练习,构建起“评价—反馈—改进”的完整闭环,实现精确的能力提升。

结语

智慧课堂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技术以及路径方面的支撑,文章从“教-学-评”所构建的策略入手,促使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并且推动教学由“知识本位”朝着“素养导向”转变。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技术和数学教学的适配性,对策略加以优化,使其契合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提高实践的成效,为培育核心素养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婷.“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探究[J].理科爱 好者,2023(03):88-90.

[2]后志刚.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J].理科爱好者,2025,(02):90-92.

[3]林茂.“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07):83-86.